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教育思想 > 眭明泉: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眭明泉: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眭 明 泉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8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最敬仰的伟大领袖,他为新中国的诞生、党的创建和建设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也正是因为在毛泽东同志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家人及子女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的子女均出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杨开慧同志英雄就义后,国民党曾企图利用其大儿毛岸英、二儿毛岸青、三儿毛岸龙为诱饵,捕获毛泽东同志。后经党组织安排及时转移,由亲友将三个孩子送往上海。不幸的是上海地下党刚被破坏,无依无靠,流落街头,三儿毛岸龙在艰难的环境下生病夭亡。红军长征前,四儿毛岸红刚两岁,战争形势所逼不得不送给当地群众代为养育,后下落不明。长征途中生下一女儿,行军打仗,无法抚养,只好送给当地农民。女儿李敏生于红军到达陕西的保安,后隨其母贺子珍同志前往苏联,曾遭遇迫害与贺一起被关进疯人院。女儿李纳虽生于延安,但在战火中也一直跟随部队东奔西跑。毛泽东同志是伟人,能高瞻远瞩、勇往直前;毛泽东也是常人,愿享天伦之乐、爱及子女亲情。在家庭生活中,毛泽东是子女的严师,又是子女的慈父。他对子女,在思想上要求严格、在学习上要求刻苦、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注意防止子女在思想生活的特殊化倾向。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奉献革命的崇高人品,对子女的身教言传、关心爱护,不仅是当今世人的楷模,尤对现在的领导干部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上的严格要求。毛泽东同志的孩子均出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生于动荡,长在乱世。尤其是大儿子毛岸英、二儿子毛岸青少年就历经流浪生活、饱受饥饿之苦。毛泽东同志对儿子少年所受的苦难深示怜惜同情,但对他们依然严格要求。1946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回到延安,毛泽东同志虽然高兴,但又郑重严肃地讲:"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要上另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送你去好吗?"毛泽东还指着旁边的几个同志说:"这些同志,都参加革命好多年了,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以后也要多向他们学习。" 临行前,毛泽东把自己一套打过补丁的灰布衣服给他穿上,一再嘱咐他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在毛泽东的严格要求下和农民的关心教育下,毛岸英不怕苦不怕累,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还了解了许多社会情况,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1] 毛泽东对毛岸英的个人问题在思想上也是要求很严的。延安抗大来了一位姓傅的女学员,人长的漂亮,江青想帮毛岸英牵线,约两人到她那里聚会,吃饭聊天。并对毛岸英表示,只要你同意,毛主席那里由她负责去说,准行。毛泽东听江青说完,却摇头批评道:"见一面就定终身,太轻率了吧,孩子年青沉不住气,你也沉不住气?"毛泽东严肃地对岸英说,"除了漂亮,你还了解她什么?理想、品德、性格,你了解吗?她刚从北平来,我们都不了解。婚姻对你来讲,既是终身大事,也关系着我们的革命事业,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一定要慎重,不能轻率从事。"后来这位女学员当了逃兵,跑回北平,在报上写文章骂延安。毛泽东对岸英说"看来漂亮靠不住,还是靠理想哟。"[1] 毛岸英26岁时谈了对象刘思齐,认为自己年纪已大,想尽快结婚。当毛泽东听说刘思齐还差几个月才十八岁时,就劝岸英再等几个月。可岸英不太同意。毛泽东不得不发脾气,大声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不管你怎么说,思齐还不满十八岁,就不能同意你们结婚。"后经卫士阎长林等劝解,想向父亲检讨,毛泽东听卫士报告后讲:"他要做检查可以来,要求结婚就别来了。"之后,岸英向毛主席做了检讨,承认了错误,表示两人已商量好了,现在不结婚,等革命成功后再说。毛泽东高兴地讲:"很好,这样你就是一个模范的守法者,而不是一个违法者了。"[1]他还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对年青人一定要严格一些,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可以搞特殊,不然的话,他会骄傲的。[2] 朝鲜战争,是我们第一次与美国人打战,当时国内恐美的人不少,毛泽东却替岸英向彭老总说情,把他送往朝鲜战场,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第一线。当毛泽东听到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时,缓缓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成万革命烈士中的一个,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的事业而牺牲,那有这样的道理呀…….。"[1] 毛泽东同志一方面对岸英强化实践锻炼,思想上严格要求,要求他看人看事不看表面,不从个人的愿望出发,而要从革命事业着想,要看理想、信念,希望岸英和自己一样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有较强的组织观念,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从毛泽东同志对岸英的教育培养,及对岸英牺牲后的态度来看,他表现出了一个革命领袖的崇高品格和博大的奉献胸怀。 李敏、李纳从小时候就吃机关食堂,上大学后,吃住都在学校,只有星期六回家。学校在郊区,有时有活动,很迟才能离校。卫士长李银桥考虑女孩子晚上走路不太安全,就叫司机老权开车去接。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严厉批评司机老权。老权不服气,说。"天太黑了,女孩子晚上走路 ┉┉ ",毛泽东做了一个断然的手势:"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老权说:"别人的孩子敌特不感兴趣,你的孩子敌特就感兴趣。"毛泽东却说:"感兴趣又怎么样?过去他们就不感兴趣吗?中国革命照样胜利。" 最后,毛泽东把手一挥:"不许接,说过的就要照办,叫她们自己搭车子回来。"困难时期,李敏、李纳在学校的食堂伙食不好,卫士曾瞒着主席给她们送饼干等吃的东西,发现后被毛主席狠狠批评,认为这是搞特殊化,绝不允许再搞这样的事。有一次周未李纳回到家里吃饭,卫士们看她狠吃猛咽的样子,都非常难过,要求给予一点照顾。毛泽东讲:"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她妈妈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的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能享受就是不能享受。"毛泽东深深叹了两口气,不无忧伤地说:"还是各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1] 小事见真谛,毛泽东常讲自己是人民的一分子,是农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与老百姓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能经受锻炼,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养尊处优,滋生特权和有特殊化的思想。

  学习上要刻苦上进。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无论是在长征的路上,或是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都十分注重学习,手不释卷,时常坐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他也要求子女们注意学习,从知识中吸取力量。"岸英刚从苏联回来,主席就问他,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书吗?岸英答说,经常读,读过《红楼梦》、《水浒》,还有鲁迅先生的作品…… ,主席点了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1] 当毛泽东同志同意岸英和思齐的婚事时,说:"结婚后,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1] 岸英牺牲后,思齐经组织批准决定出国留学,毛泽东写信予以勉励,希望她"急口气,学成为国效力"。思齐赴苏后,毛泽东常以 "李德胜"的化名写信鼓励她,不断奋发,努力学习。他在信中写到:"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另一信则写到:"可看些中国古典文学,以增加知识"。[1]岸英1946年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也常写信给在苏联学习的岸青,希望他"在那里继续努力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每听到岸青点滴进步的消息,都写信给予热情的鼓励,并在给岸英的信中提到,"永寿(岸青)这孩子的学习有很大进步,他的信写的很好。"[1]毛泽东认为,只有认真刻苦地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工作,为人民服务。岸青回到北平后分配中宣部工作,毛主席鼓励他要好好工作,努力做出成绩来。 李纳一直跟随毛泽东身边,小时候毛主席常给她讲故事,教她认字,教她懂礼貌,尊敬阿姨叔叔们。进北京后,李纳在育英小学读书,毛泽东对她一直要求很严,常常督促她读书做作业。[2]岸青的爱人邵华是在马背上和监狱的摇篮里长大的,在革命战争的岁月里没有机会上学。新中国成立后,常和姐姐、姐夫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尽管公务繁忙,但对思齐和岸英的学习十分关心,询问非常详细。一天,邵华突然向毛主席提出也想去读书,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表示支持,介绍她进入育英小学念书。[1] 后邵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毛泽东常教导她,学历史要多读史料,多思考,能把为什么能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邵华还常与毛主席交流读古诗古词的体会,点评一些历史人物,深深佩服毛主席渊博的知识。她感到,在毛主席的谈话,及他的一些著作中,常常能信手拈来一些古文、典故,阐明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的道理,警策凝炼、引人入胜。邵华深感受益很大。[1]对她日后的为人处世,好学上进,积极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生活上关心爱护。毛泽东对于子女来说,在思想上、学业上是严师益友,而在生活上又是一个温和慈祥的父亲。早在1938年,当毛泽东同志看到从莫斯科带回的岸英、岸青二兄弟的照片时,热泪盈眶,,当即去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祝他们"健康、愉快、进步"。每当收到岸英、岸青的来信都及时回信,对儿子们的进步都予以勉励和肯定。为了誏岸英、岸青和其他在苏联学习的革命后代增长更多的知识,毛泽东还常常托人买书送往苏联。1941年毛泽东还写了一封长信给岸英、岸青,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你们长进了,很高兴、很喜欢。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唯有一件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以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辅之。总之要注意学习科学知识,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途无穷。总而言之,我喜欢你们,望你们更好。"[3] 岸英与思齐结婚时,毛泽东十分高兴,表示由他出钱请老战友们来热闹一下。婚礼上,毛主席拿着一件大衣说:"我没有别的东西送你们,这件大衣,晚上可以当被子盖,白天岸英穿上也可以防寒。" 岸英牺牲后,毛泽东视思齐为已出,称思齐为女儿,予以更多的关心。岸英牺牲十年,思齐仍然独身一人,毛泽东多次劝她找个合适的男朋友。在毛泽东的多次劝告及帮助下,思齐终于有了新的小家庭,有了小孩。每当节假日全家人到中南海看望父亲时,毛泽东都乐不可支,孩子们叫爷爷的笑声,抚慰着他心灵的创伤,心里也充满了无限温暖,享受着天伦之乐。他对诗人李白的名句增添了新的感慨,高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 由于幼年艰难的流浪生活,又受大哥在朝鲜牺牲消息的刺激,毛岸青身患重病。治病期间,毛泽东十分关心,常写信或派人去看望,要求他"好生静养,以求痊愈,千万不要性急",还非常关心他和邵华的关系,认为"邵华是个好孩子"。[1]当毛泽东得知李敏与贺子珍回到哈尔滨时,当即给李敏去信:"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快快回到爸爸身边来。"并派贺怡同志去接李敏。还同意每年的寒暑假李敏去看望贺子珍。[1]每当周未孩子们回到家里,毛泽东就很高兴,高兴得眉开眼笑,和他们一块吃饭,亲切交谈,了解学校和学习上的情况。[2]整个家庭充满了父子、父女的亲情和天伦之乐。

  身教重于言教。在各方面毛泽东都子女们的表率和楷模,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方面。他一生十分俭朴,对旧衣服特别有感情,破了就补,补好再穿,从不随便扔掉。旧的没法补了,旧衣服就成了补丁布。没有他的批准,任何衣服不准扔。在去北平的路上,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我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毛泽东笑着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一生就穿过两件用毛巾布做的睡衣。一件是黄色的,一件是白色的。线开了缝一缝再穿,那里破了用块旧布补起来,不知缝补了多少次。直到逝世都穿着这两件睡衣。一件上有67块补丁,另一件上有59块补丁。[4]他的衣服、袜子、拖鞋也都是补了又补。毛泽东一生十分节俭,自己很少化钱。但每个月的工资却所剩无几,除家庭生活费用外,大部分用来接待湖南老家的亲友和老师等。每当亲友来访,毛泽东不仅承担他们在京的开销,为每位来的亲友做一身新衣服,还为他们买一些北京的土特产,并准备回去的路费。毛泽东的伙食非常简单,爱吃米饭,一般是四菜一汤,主要是青菜和干辣椒,有时增加一碗红烧肉。虽然常请客人吃饭,也是四菜一汤,都从自己的稿费中开支。[4] 毛泽东是党和国家的领袖、身居高位,生活却是如此节俭,怎不令人感动呢。毛泽东的子女虽然是伟人之后,但在毛泽东的长期熏陶下,他们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生活也是十分节俭的。据到过李敏、李纳家中采访的同志讲,她们家中的陈设和生活也非常一般,没有什么豪华的家用电器设备。

  毛泽东虽已离去二十八年,但他的思想和精神永存。 他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为国效力","不能搞特殊"的教导,尤其值得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继承。俗话说,"上正下不歪",领导干部应当为子女起到良好的表率榜样作用。

  首先,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应当象毛泽东同志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之所以说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因为他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他是一个真正心系群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的党的领导干部。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一分子,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在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他虽然是党和国家的主席,但他认为应与人民共患难,"我和我的子女没有任何权力搞特殊"。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奋斗的一生,也是严格要求自己,与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广大的领导干部都应当象毛泽东同志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对自己严格了,才能严格要求别人、严格要求子女。

  其次,我们广大领导干部应当象毛泽东同志那样,生活上尽量节俭朴素。毛泽东同志一生的生活都极为节俭朴素。一是毛泽东同志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二是他深知中国虽是一个大国,却也是一个穷国。所以他一贯反对浪费,提倡节俭,认为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勤俭节约的家风对其子女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应当十分注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目前,党内的不正之风、奢侈之风却屡禁不止、屡刹不停,其根本之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迷恋其中。"上午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饭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种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能给群众有好的印象吗?能给他们的子女有好的影响吗?领导干部只有自己树立了正确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一方,才能带好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

  第三,作为领导干部应当严格教育和要求子女,使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学习文化科学及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为国效力,为民服务。"子女不忠不孝,乃是父母之过",领导干部要把对子女的培养教育看成是建设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永保红旗不会飘落的大事。

  毛泽东同志对子女的教育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当今世人及广大领导干部教育子女,使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及无比宝贵的重要教材。我们要永远学习毛泽东同志对子女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子女、后代健康成长,成为党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1]竟鸿 吴华 毛泽东生平实录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80、82、95、132、79、83、98、105、108、109、99、105、122页
  [2]  阎长林 警卫毛泽东纪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8月 第404、397、397页  
  [3]  潘列荣 吃苦求知进步向上 党史天地  1995年(7) 第 11 页  
  [4]  毛新宇 爷爷毛泽东--红墙内的普通人  山西老人 2004(2) 第48、49页

  作者简介:
  眭明泉 男 江苏丹阳人, 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至今已在国家、大学学报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些论文分获中纪委、光明日报、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单位、部门的优秀论文奖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朱向东:毛泽东主张教授治校
·魏胜权:学习毛泽东的人民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谌赤军:毛泽东“三结合”读书法
·徐家林: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指导
·伍迪希: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