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教育思想 > 朱向东:毛泽东主张教授治校

朱向东:毛泽东主张教授治校

作者:朱向东   来源: 点击:: 日期:2007-11-21

——读《毛泽东传》有感之三

 

(一)

 

195744日至6日,毛泽东同志在杭州召开四省一市党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传达以后,党内外人们的反映。会上,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彧青说:“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批评我们的大学有三个缺点:(一)行政机构太大,工作效率太小;(二)用领导机关工作的办法来领导学校;(三)党员干部水平不高,党员的优越性在大学里看不出来。”毛泽东接过话题说:“是嘛,在大学里我们就是没有优越性嘛。要把接管大学的人调出来。要真正配备一个队伍,包括中学在内。我们有些同志靠摆架子,不摆又没有办法。没学问,要做官,就要摆架子,吓唬人。大学中原来去的干部只留下一部分,留下有用的部分,主要靠重新配备队伍,办法是把教授吸收入党,……不然外行不能领导内行”(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第66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同年430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二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民主人士只有职而无权无责”问题时,他问北大校长马寅初:“你那里怎么样?” 马寅初答:“是不够的。” 毛泽东又问:“他们要不要你管?” 马寅初答:“矛盾是有的。” 毛泽东见马寅初讲得很委婉,便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挑明:“你讲话不彻底,矛盾存在,敷衍过去不能解决。” 毛泽东又问了一些情况后继续说:“教授治校恐怕有道理。是否分两个组织,一个校务委员会管行政,一个教授会议管教学。这个问题要研究。由邓小平同志负责找党外人士和民盟、九三学社等开座谈会,对有职有权和学校党委制的问题征求意见。”(同上书,第671——672页)

 

从上述史料看,毛泽东确实曾主张教授治校,并且多次指示有关部门负责人有计划地在教授中、在高校教师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壮大党员队伍。那么,毛泽东教授治校的主张为什么没有实现呢?这就是:由于少数右派分子对党的猖狂进攻,随着国际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多变,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做出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导致后来采取了一系列左的政策。

 

(二)

 

大学和教授治校都是从西方国家传入的舶来品。教授治校源于1180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管理理念。后来在德国的大学中形成完备的教授治校模式,为各国大学所效仿,成为大学管理的基本模式。教授治校是相对于学生治校、官僚治校而言的,其基本含义是教授在大学的决策与管理中起决定性或主导性作用,学校的行政机构起服务与辅助作用。

 

为什么要教授治校?

 

首先,教授治校是由大学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大学具有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双重性质。作为科研机构,大学是探究知识、发现知识、积累知识、传承知识、更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场所,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创新的基地,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理论创新的先锋。作为教育机构,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熔炉。如果说,工厂、农场是“生产”物质文明的部门的话,那么,大学就是“生产”精神文明的部门。大学的使命是探求真理、培养人才、造福人类。在大学里,理应知识最深厚、学术水平最高者拥有最高的发言权、决策权,教授治校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次,教授治校是学术自由的需要。关于学术自由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15年,在约翰·杜威等人的领导下,大学教师们在纽约集会并成立了“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发表了《1915年宣言》。该宣言宣布了学术自由的主要原则:“教授作为教师和学者有权自由发表言论;除非不称职或有道德缺陷,教师的职位必须得到保证;教授受处分前有申诉的权利”。1957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发表了对学术自由的看法:“大学的四大自由是:基于学术自由,决定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谁可以入学。”笔者认为,学术自由是由大学的性质决定的,大学作为探索知识、探求真理的场所,必须学术自由。从法理上看,学术自由是言论自由、科研自由、艺术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具体体现,大学教师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在哪发表、如何使用研究成果等等,均由自己作主;从地位上看,在大学里应当学术至上、学术本位,学术权力应当高于行政权力,行政机构及人员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学术活动;从方针、方法、氛围上看,学术自由表现为各种学派、各种观点、各种学说和谐共处、自由竞争、自由批评、学术民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纳百川;从治学态度上看,学术自由体现在坚持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教授是学术研究的主角,自然应当成为大学管理的主导。

 

再次,教授治校是大学自治使然。大学自治是指教授、学者对自己所任职的大学,通过教授会等形式,行使管理权的制度。此概念告诉我们,大学自治与教授治校是本质同一的两个侧面。大学自治有如下含义:第一,大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特殊群体。它不是政府、任何团体或个人的附属物或附庸,换句话说,大学没有所有者,它只属于它自己([]翰瑞·罗斯韦思凯《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大学在与外界交往中,必须保持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不为任何经济、政治势力所左右或控制。第三,大学以自己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以别人制定的方式([]德瑞克·波克《走出象牙塔》(中译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三)

 

大学制度和教授治校是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初,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和梅贻琦任校长的清华大学,教授治校都搞得非常成功。正是由于实行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北大、清华才吸引、涌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批大师、大家,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北大才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成为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实际上,最早冲击教授治校,搞大学行政化的是上个世纪刚刚取得政权的国民党。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知识分子政策方面犯过左的错误,政府对高校管得过宽过细。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要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中央的决定很好,可惜没有认真落实。1998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比1985年的中央决定退步了。

 

200315,教育部与北京大学举办了关于“教授治校”专题研讨会。会上反映,有些人对教授治校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教授治校等于要取消党的领导;二是教授治校等于不讲政治;三是教授治校等于不重视管理(参见《教授治校研讨会》载“北大网站”200317)。在这些人看来,教授治校是资本主义大学的专利,与社会主义大学无缘。他们宁可要官僚治校,也不要教授治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高校里党管一切、官本位、衙门化的弊端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有日益严重之势。前些年,教育部等部门确定了以清华、北大为首的30多所副部级大学。近年来,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高校合并升格成风。目前,我国的大学体制就是政治体制的影子或翻版:如果说政权机关是“党委有权、政府有钱、人大举手、政协发言”的话,那么,大学就是“书记管人、校长管钱、教代会举手、学术委发言。”大学行政化助长了教育腐败、学术腐败,将本应圣洁的学术殿堂变成了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官场,使千千万万的年轻知识分子弃学入仕、引向歧途;大学行政化使长官意志成为圣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政绩工程泛滥,使我国高校质量与国外先进大学的差距日益拉大。(详见拙文《官校行政化管窥》、《关于高校建设的理性思考》)

 

教授治校不是那个人的偏好,而是大学诞生数百年、上千年来形成的一条客观规律。经济体制可以改革、试验,金融体制可以改革、试验,医疗体制可以改革、试验,为什么大学体制不可以改革、试验?

 

在激烈、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靠什么?靠教育立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立国、兴国、强国的主阵地在大学,主力军是大学教授们,中国崛起、中华复兴不靠他们靠谁?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谁的积极性?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朱向东:毛泽东主张教授治校
·魏胜权:学习毛泽东的人民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谌赤军:毛泽东“三结合”读书法
·徐家林: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指导
·伍迪希: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