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教育思想 > 邓翠菊:论毛泽东诗词的认识价值与教育功能

邓翠菊:论毛泽东诗词的认识价值与教育功能

作者:邓翠菊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7

毛泽东诗词是感性艺术形式与丰富理性内容相融合的审美客体,用它作为审美教育的媒介,必将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自由的审美鉴赏,使他们在形象直观的诗词意象、意境中,逐渐领悟出许多包含理性内涵的关于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审美意蕴,在不假思索中领悟认识真理,开拓视野,受到教益。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文化内涵是多元的,它的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一)


  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史诗,是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的优秀“教科书”。诗歌常常被人们称为“文学中的文学”,而史诗通常又被誉为诗歌艺术的“皇冠”。史诗是时代的“诗魂”,它以其巨大、庄严、雄伟的合奏,再现时代进取者们追求的艰辛历程。宏伟壮观的历史场景、丰富高尚的精神世界,在对历史进程本质的描绘中展现出来。毛泽东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斗争,毛泽东诗词则是对此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堪称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它把中国伟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进程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脚步声谱写进每一诗篇的字里行间。通过对反军阀斗争和大革命运动的深切关注,对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壮举的热情赞颂,对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高亢咏唱,概述了我国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斗历程;通过对新中国的讴歌,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赞美,对反帝、反霸斗争的抒写,再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从而艺术地记录了我国无产阶级近半个世纪中走过的历史足迹,生动地反映了两个革命阶段中我们民族与社会的时代风貌,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崇高精神世界和远大理想。它既有纵的线索和各个革命时期的历史轮廓,又有横的断面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具体画幅。

  毛泽东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斗争,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龙腾虎跃的生动画面,它的内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重要阶段息息相关。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我们可以听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的一系列胜利凯歌,其中有《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等诗篇反映人民军队的诞生、成长,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峨·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诗篇作为万里长征的光辉记录;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等诗篇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等诗篇,不仅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图画,而且能使我们看见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

  毛泽东诗词中那些以揭示时代精神风貌见长的、“读之可以知其世”的诗词,由于其单个诗篇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因而也具有了“史”的因素。许多作品虽然只是抒发一事一时的情感,但由于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所以他所写的这些诗词,往往能够在短短数十字的篇幅中层示广阔的历史背景、壮丽的时代画卷,概括中国革命的历程,以及各个革命时期错综复杂的历史本质。 《西江月·井冈山》是年幼的红军保卫根据地的生动描绘,形象地层现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壮丽图景;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把历时一年、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毛泽东以诗化的语言,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七律·到韶山》不仅描绘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革命运动的壮烈图景,而且展现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村风貌,概括了32年的斗争历史,歌颂了中国人民一脉相承的奋斗精神和创造世界、改天换地的革命事业;《七律二首·送瘟神》通过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创医学史上的奇迹的典型事例,一方面以深沉的笔调描绘旧中国“千村薛荔”、“万户萧疏”的悲惨景象,突出了血吸虫危害之大,人民灾难之重,另一方面,以欢快的笔调刻画了神州大地春风和煦、欣欣向荣的景象。

  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富于感染力的生动教材。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过去的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及其代表人物的进步要求与这种要求在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或完全实现的矛盾冲突,给一切重大历史事件蒙上了一层悲剧性色彩,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但是,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曲折和回转只是暂时的现象,当奴隶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制战胜了奴隶制,资本主义的商品竞争撕下了封建宗法制度身上那层温情脉脉的纱幕,无产阶级夺回了生产资料所有权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又总是使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事件显示出一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喜剧效果。只有通过情感把握这种审美方式,才能使受教育者真正理解历史,把历史事实转化为活生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

  “仅就审美内涵来说,毛泽东诗词所给予人们的要比一部单纯记载史实的历史书籍来得广泛、深刻和丰厚。”(1)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但它不是中国历史的简单复写,也不是历史重大事件的罗列组合。在记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时,他歌咏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者的战斗风貌,赞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革命运动,咏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卓绝奋进,高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描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图景,表现共产党人的反帝、反霸的坚强斗志。进取者的奋斗,牺牲者的豪迈,崇高的追求,艰难的斗争,这些既是诗人对中国革命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的把握,也是诗人对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形象揭示。这些描写几十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英雄史诗、革命史诗,并不会因为历史的进程已跨进新的发展时期而使人感到遥远,它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将令人倍感亲切。在毛泽东诗词气壮山河、声震环宇的声声呐喊中,我们寻找到了中华民族抗争、崛起、振兴、腾飞的历史轨迹。这恢宏而悲壮的历史感染着我们,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昨天,看到前人创业的艰难、历史发展的曲折。毛泽东诗词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心声,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灵积淀史,它把民族智慧推向了新的辉煌,找到了民族智慧在新世纪乃至将来发生、发展的新契机。这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中国今天的奋进和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意义,它不会因为毛泽东个体生命的消失而消逝,相反,它以毛泽东式的审美个性融入了中华民族智慧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构成了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多重叠合,永远闪射出不灭的光辉。

(二)

  作为创建毛泽东思想的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毛泽东写下的诗词,并不单纯是历史的记录、情感的披露、艺术的探求,它还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毛泽东诗词作为审美教育的媒介,又是受教育者形象、直观地认识、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途径。就毛泽东诗词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身内容来看,它无疑是毛泽东思想另一种形式的表述,甚至以其特有的传统魅力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使之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宣传。“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一生革命活动相始终,它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和艺术的形式充分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渗透和凝炼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内容和著名论断都可以在毛泽东诗词中找到艺术概括和注脚。毛泽东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思想;不断革命的思想;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群众运动的思想;阶级斗争的学说;世界革命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无产阶级的人际关系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公与私的关系的观点等等,都在毛泽东诗词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2)

  《清平乐·蒋桂战争》写的是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条件,两次人闽,开辟闽西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胜利斗争,艺术地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写红军为了实现“争取江西”扩大“工农武装割据”的计划,翻越武夷山,于广昌会合后,冒雪进军,挺进吉安;而《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则写红军冒暑出征,转战赣南,回师闽西,开辟扩大根据地。这两首词既有力地批判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右倾悲观论调;又有力地反驳了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左”倾机会主义者。《西江月·井冈山》反映了井冈山保卫战的胜利,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是井冈山根据地革命斗争的缩影。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剿”与反“围剿”斗争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更与《西江月·井冈山》珠联璧合,互相映照,形象地阐述了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思想,回答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颂歌,又是整个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史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全诗的主旨,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光辉思想的艺术表达。

(三)

  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诗教化”等观念,渗透到毛泽东的诗词艺术之中,转化成了毛泽东诗词的审美特征:诗教人生。毛泽东诗词以其崇高的美学品格和丰富的哲理内涵产生美感和力量,对人的意志培养和人格塑造,具有独特的功能。

  毛泽东的诗词,无论写景、咏物、或是抒情、喻理,都为言志。这个“志”,在毛泽东诗词当中,首先表现为充盈其间的远大理想和崇高抱负,使毛泽东诗词有着真切、生动、壮丽的理想启示录和理想感召力。毛泽东是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领袖,他同许多革命先驱一样,经历了一个由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过程。他之所以能完成世界观的彻底转变,一方面是时代与环境对他的影响和造就,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自己的理想。早年,毛泽东改诗立志,发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在《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毛泽东用有驾驶宇宙之力的鲲鹏自喻,以睥睨千古的口气表达了自己积极人世、搏击人生,去创造一番大事业的热情和渴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的召唤激起了毛泽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他去主宰历史的命运,去拯救多灾多难的民族。毛泽东诗词中充满了打破不平世界、建立新秩序的抱负和追求。《念奴娇·昆仑》一词,在毛泽东那举重若轻,玩昆仑于股掌之间的豪迈气慨中,奔腾着他藐视古今的远大抱负和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诗词中的主人公永远不会倾倒在强者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气对强者进行反抗和超越。大革命失败后的井冈山岁月,面对风云变幻的北伐局势,毛泽东立志“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里,在变幻莫测凶险异常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在马背上哼出了最壮美的诗篇,这里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强意志,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信念,也有“奔腾急,万马战犹酣”的壮阔气势,还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喜悦。在20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中国面临“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峻形势,毛泽东诗词展示的仍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劲骨,乱云飞渡下的从容姿态,立于险峰眺望无限风光的豪迈,对蚍蜉撼树的蔑视和奋起千钧驱虎豹的革命意志。

  毛泽东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内涵,它形象地揭示出许多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闪烁着深刻的理性光芒,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诗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撼人心魄,成为鼓舞人们的意志的警句格言。毛泽东诗词既表现了毛泽东坚强的意志品质,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崇高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它产生的意志之力、道德之力,正是审美教育与道德教化的最佳契合。

  毛泽东诗词是体现中国多元文化价值的艺术复合体。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操,无产阶级的博大胸襟和高尚伟大的人格,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引下的雄辩远视和革命理想烛照的乐观主义,强烈丰富的情感和表露方式的脱俗,天才的智慧和高度的教养,出类拔萃的思维能力和鲜明突出的个性……交融一体,创造了毛泽东诗词独具的诗风,也使毛泽东诗词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它的审美教育功效,“能使昏睡者惊醒;浑噩者聪慧;冷漠者燃烧;狭隘者博大;轻贱者深沉;软弱者坚强;游戏者庄重。毛泽东的人品和诗品,拥有一份民族人格建设的价值。”。(3)毛泽东诗词是一座巍峨的艺术丰碑,人们吟诵它时,那种崇高的审美感受便会油然而生,那种对于巨大力量的崇敬,对于独步时代的先进思想、意志和高尚情操的向往,强烈地激荡、震撼着读者的心旌。这种崇高的审美感受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的道德感染、陶冶力是强烈而巨大的,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审美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苏桂.毛泽东诗词大典(M).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2)赵焱森.毛泽东诗词研究评述门).毛
泽东思想研究,1992,(3).
(3)李人凡.鲲鹏之路——毛泽东诗美发展
论纲(J).文艺研究,1998,(4).

(作者简介:邓翠菊,西南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载于2002年第4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朱向东:毛泽东主张教授治校
·魏胜权:学习毛泽东的人民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谌赤军:毛泽东“三结合”读书法
·徐家林: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一些指导
·伍迪希:毛泽东的教育奇谋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