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2007年征文专栏 > 王克群:略论十七大报告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王克群:略论十七大报告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作者:王克群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7-12-10

-----兼谈《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 这就是说,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之间,既有历史递进性,更有内在统一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孕育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这一精辟论断,是符合我国历史实际,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卓越贡献

 

(一)毛泽东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和特点所要求的,也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毛泽东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顶住共产国际的压力,同“左”倾教条主义展开斗争。1937年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又为全党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的要求,毛泽东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做了比较具体的说明,纵观他的一系列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至少包括互相联系的四个方面。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主要根据欧洲国家情况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变为适合中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紧密结合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质,成为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也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变为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鲜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当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永葆其生命和活力。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全面的而又科学的总结和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底蕴,它的认识,它的实践都离不开哲学理论的支撑,毛泽东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推进中国化特别是为了排斥教条主义、错误的干扰,他以一个哲学家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哲学总结和论证,这种总结和论证表现在许多方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它对哲学范畴关系作了很好的说明。比如说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这集中表现在《实践论》。二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这集中表现在《矛盾论》当中。第三群众与领导的关系,这集中表现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体现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确立倡导事实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毛泽东确立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四)带领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在世界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功,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为开创三条道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2] 

 

二、《实践论》、《矛盾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两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

 

(一)学习“两论”,有助于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二十年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过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政策上的每一次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跨越,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20年前,在党的十三大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首次写进党代会报告。20年后,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依然郑重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3] 盛世诤言,科学论断。我们党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抉择科学发展之路,充分展现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理智和清醒。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发生过严重曲折,有许多原因,但都同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偏差相联系,致使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了中国最大的实际。

 

  历史如镜,鉴往知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大论断的是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这个社会主义处于不够发达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比较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解决的办法首先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看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优越,看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不是正确,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发展和改革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支撑。邓小平并没有引用“两论”的任何语录,但他的发展和改革思想,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体现的恰恰是“两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源出同一个哲学,这就是“两论”所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没有离开毛泽东思想,而是在继承的同时,把毛泽东思想向前推进了。[4] 

 

正是有了这个实事求是的基本判断,我党才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弹指挥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举世瞩目。然而,尽管生产力又有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较大进展,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层面看,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我们党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前提。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就是从不发达到中等发达、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的历史全过程。在发展目标上,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改变了过去那种追求跃进的思路,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实现小康,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实际上就是初级阶段的路径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总的说比较快速又比较平稳,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路线、政策和决策比较切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二)学习“两论”,有助于提高照辩证法办事的自觉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照辩证法办事。

 

首先,辩证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科学的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其哲学依据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其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它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最后,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内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的、有后劲的发展。[6]  

 

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事关发展全局的各种重大矛盾关系。比如: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东部发展与中西部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等等。在处理这些重大关系中,既要讲重点,又要讲全面;既要讲非平衡,又要讲相对平衡;既要讲当前,又要讲长远;既要讲差别,又要讲协调;既要讲先富,又要讲共富;既要讲手段,又要讲目的。总之,我们要讲辩证法,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并且要从当前实际出发,坚持那些应当坚持的东西,强调那些应当强调的东西,有原则、有针对性地系统解决我们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和迫切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7]

 

   胡锦涛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在十七大报告中精辟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8]

 

 

 参考文献:

[1] [3][8]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2] 周向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和主观条件[DB/OL]

theory.people.com.cn/GB/40557/66449/66451/4486286.html - 38k -

 [4] 邢贲思.读懂《实践论》和《矛盾论》[J].求是, 200717.

[5] 十七大代表纵论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9/content_6908949.

[6]王伟光.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N].学习时报,2006年,第319.

[7] 毛泽东选集:第1[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2.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群英:实践出真知 学中长才干
·王均甫:关于中国领导干部队伍缺失的思考
·冯颜利:《实践论》《矛盾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
·陈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再
·陈一五: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吴勇:《矛盾论》和《实践论》:手段与目的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