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2007年征文专栏 > 陈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再认识

陈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再认识

作者:陈 安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7-12-11

        193778月间,毛泽东同志经过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党内路线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为“两论”)两篇哲学经典著作。“两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辨证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此值“两论”发表7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两篇哲学著作,可以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哲学与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两个重要学科。从社会科学的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现实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学与哲学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哲学深刻影响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哲学不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象牙塔,而是涉及到真实世界各个方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最广泛的政治学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必需品。没有正确的哲学作为基础和指导,商品和理念的自由市场将难以形成。因此,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两论”的丰富哲学内涵重新认识,可以在哲学的高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航行的灯塔,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得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及其规律。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对“两论”的再认识

 

“两论” 融古今、汇中外、创世纪、昭未来,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纪元。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对“两论”的再认识,要结合当代实践的新形式、新特点、新规律,把握新出现矛盾的新内涵、新形式、新趋势。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对“两论”的再认识主要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四大类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错误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就是本本主义、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或外国的经验出发,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自以为是,脱离客观实际,脱离具体国情、省情、县情,陷入主观主义。早在19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判了错误路线的思想方法。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揭示了错误路线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和特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批判了错误路线的思想根源。毛泽东指出: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历史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向前推进了,他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原阶段,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交充任向导的工作,他们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了,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至于历史上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上述两种错误,在世界观上,不是唯心论,就是机械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二)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矛盾论》为什么着重研究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两者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也不了解研究当前具体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毛泽东指出:“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应当着重地加以研究,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为了这个缘故,当着我们分析事物的矛盾的法则的时候,我们就先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最后仍归到矛盾的普遍性的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认识运动的次序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然后再以一般的普遍共同认识为指导,去进一步认识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事物。针对教条主义者,毛泽东深刻地指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拒绝对于具体事物做任何艰苦的研究工作,他们把一般真理看成是凭空出现的东西,把它变成为人们所不能够捉摸的纯粹抽象的公式,完成否认了并且颠倒了这个人类认识真理的正常秩序。他们也不懂得人类认识的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三)正确处理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在哲学上背离辩证唯物主义的又一个错误,就是“左”、右倾机会主义。这种错误是不懂得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不了解客观事物在对立中存在同一,在同一中又有斗争,而且对立与统一还能互相转化;不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正确地阐明了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指出: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性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他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到其继续统治的目的。毛泽东所阐述的对立与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正是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革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理论保障。

 

(四)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方法的又一个特点就是割裂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他们不懂得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或者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只看见局部,看不见整体,只看见树木,看不见森林;或者对矛盾总体或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表象,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前者是思想方法的片面性,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后者是思想方法的表面性,不知道本质地看问题。两者都是主观主义的具体表现。毛泽东批评指出:“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片面性、表面性也是主观性。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毛泽东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二、“两论”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意义

 

市场经济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需要哲学的证明。市场经济本身如同一把双刃剑,具有其经济和道德上的两面性:它既是激活效率的自由之源,可以创造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可能造成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它既具有原始的市场公正的“天然”性格,也可能因这种天性而导致日益扩大的弱肉强食和贫富差距。这就需要哲学进行社会批判。因为哲学从来就是在关注现实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本质做出理性的、逻辑的哲学反思。而哲学作为一种批判理性所具有的对现实的批判功能、超越功能,以及对未来的规范功能等从来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因此,基于以上对“两论”的四点认识,“两论”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刻剖析个人主义对公众责任、社会利益漠视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动机。这种动机表现在交换领域,交换双方都是以个人的自我利益为中心,而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并不兼容,因此,这就诱发了以损害社会利益、他人利益来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欲望和行为得以最大限度的扩张,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异,竞争压力的存在使人首先竭力保护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和自己的利益,从而容易排斥竞争对手和忽视整体利益。从经济学上看,人们总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引发出外部不经济问题。从哲学上看,这种外部不经济就是代价转移或替代的问题,从企业内部看是有利的,从企业外部或从社会整体利益看是有害的。如环境污染,企业为节约自己的成本,将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于本企业之外,使人的生活空间质量下降,社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外部不经济的另一种情况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陛开采和浪费。此外,市场经济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由此容易形成一种只重视自己和轻视公益事业、公共责任的倾向。

 

(二)深刻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导致个人片面发展的原因

 

市场经济对社会分工的深化,一方面使人在类的层次上使个性和社会交往日益全面和丰富,另一方面将引起人类个体能力的单向度发展,造成个人的片面性。市场固有的竞争机制,决定了个人能力的片面提高和畸形发展才有利于生存。这种选择使人们在竞争中必然放弃一切与市场要求无关的能力培养和潜能的激发,而对主体进行片面塑造。由于人的发展对物的依赖性,也由于在生产中,生产者个人处在产品交换结成的整个社会关系之中,受这种关系支配,并把获取物质生活条件或物质财富当作目的,所以在个人还缺乏驾驭、支配自己的创造物即物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往往使人通过充当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来使用,这也往往使人注重对物的需求,而忽视自己本身能力的发挥、个性的丰富和创造天赋的发展。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社会物质财富短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如果不实现创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就不能自由地生存。而个人因自身生活条件和能力的有限性,又必须首先借助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发展自身,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牺牲个人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在当前的市场经济阶段,社会财富的积累是生产的首要目的,而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产的手段,所以个人的片面发展在所难免。

 

(三)在微观方面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小环境.是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细胞,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理,提出了解剖庥雀,取得经验,逐步扩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企业各项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搞典型经验,解剖庥雀不容易,把点上经验在面上逐步推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更不容易。不仅要在一般号召的同时,先抓好试点,取得点上的经验,而且要在获得点上经验之后,在面上逐步推广,以点带面,把一般和个别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上,不能忽视员工的心理状态。因为员工的心理状态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的实践中,要采取有效方式,教育员工与客观环境和谐地统一,也就是使他们的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知与行有机地统一协调,充分发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两论”蕴藏的丰富哲学思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不仅要改变那种认为哲学与经济是互不适应的观点,而且要把“两论”丰富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去,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书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5月第2版;

2、石仲泉著:《我观毛泽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月第1版;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9月第1版。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群英:实践出真知 学中长才干
·王均甫:关于中国领导干部队伍缺失的思考
·冯颜利:《实践论》《矛盾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
·陈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再
·陈一五: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吴勇:《矛盾论》和《实践论》:手段与目的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