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2007年征文专栏 > 徐家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徐家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作者:徐家林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7-08-30

毛泽东在19377月著述的《实践论》,集中讲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这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职业教育问题而写的,但是,它具有的一般规律性的普遍意义的特点不仅对职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它本身深刻的理论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因此,它是毛泽东职业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毛泽东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当代职业教育的灵魂。

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即关于人的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这一关于人的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1]

毛泽东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哲学基础,正确揭示了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不仅揭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是也为现代职业教育指出了途径,更是终身学习的认识基础。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证明毛泽东这一认识的客观性和指导性。因此,它不仅是解决思想路线的科学武器,也成为指导职业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它不仅是毛泽东思想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是职业教育思想的灵魂。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什么叫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泽东依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首先要有的放矢,即“矢”与“的”的关系。“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一形象化的表述,在《整顿党的作风》里讲得更明确,“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

 毛泽东认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就是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3]在毛泽东看来,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 “这种态度,……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5]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6]毛泽东所讲的“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之关系的生动体现,它成为也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就是“的”,技能就是“矢”,要有的放矢,就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需求,根据需要设置专业,按照岗位培训技能。现在有的职业院校提出“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就是对毛泽东这一职业教育思想认识的深化。

三、学以致用,即“学”和“用”的关系。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是摆设,“为着好看”,也不是“现成的灵丹圣药”,“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为了摆出一付理论家的架子,“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而完全是用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因此,他说:“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7] 学以致用成为一条衡量是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标推。

“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 [8] 他更深入地说:“如果一个人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或哲学,从第一章到第十章都背得烂熟了,但是不能完全应用,这样是不是就算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这还是不能算理论家的。” [9]

“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的人,即只有“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的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10]联系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手段,毛泽东的这一“学以致用”的理论,永远是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四、知行合一,即知与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的《实践论》论述的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只不过他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重点有针对性地揭露看清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而写的,故题为《实践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知和行的关系。

关于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毛泽东在1939829发表的《抗战教育与小学教员》演讲中,作了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件大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搞这套的,他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讲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现在我们教科书上还缺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怎样吃饭、生活、大米、小米、养牛、喂猪等。讲这些东西,这一套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教科书里要有抗战,还要把生活加进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这就是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五、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严峻现实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当时陕甘宁边区学校所倡导和坚持的学风;它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理论向导,也是抗战职业教育正确发展的行动指南。但是,当时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严重倾向:“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 [11]

这是理论与实际分离在教育方面的重要表现。毛泽东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违背“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基本原则的,“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 [12] 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13]

    毛泽东在分析党八股在党内形成的历史及其危害后,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批驳得可谓淋漓尽致,体无完肤。这八大罪状,正是毛泽东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显现在文风方面的生动描绘,这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14]在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也必须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告诉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学好革命的理论,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一贯坚持实践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那么,如何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呢?毛泽东同样为我们指出了方针、办法及途径。

1、方针。“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15]

2、办法。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从这三个方面向全党提出任务,就是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经验。对中国革命来说,办法如此,对中国的教育问题而言,也同理可依。要做好教育工作,要发展教育事业,就得调查研究我国教育现状,研究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教训,并从外国教育的发展经验中,吸取和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

3、途径。要把学习的理论和实际统一起来,唯一的途径是必须深入实际。这一总途径所关联的方面是很多的,关于职业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第二,学习掌握完全的知识的思想;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第四,批判地继承与学习借鉴中外古今文化教育成果的思想;第五,加强教育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思想。

毛泽东在19377月著述的《实践论》,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的原理,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职业教育思想活的灵魂,就是在70年后的今天,仍闪耀着光辉,在指导着我们今天的职业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6--297页。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9页。)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801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801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801页。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5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5页。

[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4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4页。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4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8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8--799页。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0页。

[1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2页。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群英:实践出真知 学中长才干
·王均甫:关于中国领导干部队伍缺失的思考
·冯颜利:《实践论》《矛盾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
·陈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再
·陈一五: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吴勇:《矛盾论》和《实践论》:手段与目的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