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抽象,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庆祝新中国60华诞之际,回顾28年的革命史和60年的建设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胜利;展望未来,我们坚定地认为:实现我们党的纲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须臾不能离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在曲折的道路上乘胜前进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倡导和确立起来的。在我们党内,最早提出实事求是,坚持对中国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是毛泽东。早在1920年3月,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就提出: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以切实地调查及研究;1925年,他亲自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各阶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分析,两年后,他又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1929年,他在古田会议上,把调查工作的意义提高到思想的高度和政治的高度,即肃清唯心观念(后称之为“主观主义”)以实现对革命的正确指导的高度,认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1页);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一开头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的口号,以反对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的本本主义,提出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即把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运用与党的实际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的思想路线,也就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50页、54、55页);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又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三卷,第801页)这就为我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就是靠毛泽东倡导的这条思想路线,解决了中国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是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页)这个问题,在我们党成立后好几年都没有解决。1924年国共合作后,是共产党跟着国民党走,还是要国民党跟着共产党走?革命由谁来领导?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能否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革命的成败。陈独秀忽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革命应该由“革命的资产阶级”来领导,所以,他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想不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感到力量不足,因而对蒋介石百依百顺。张国焘只注意工人运动,也忘记了农民。他们都感到自己力量不足,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同盟军。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政治态度,得出结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些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页)这就全面系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对象、领导权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为后来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助长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蒋介石的反共气焰。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国内官僚买办财阀的资助下,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在武汉叛变;许多省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腥风血雨,全国一片黑暗,革命处于低潮。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必须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革命的武装,中共中央决定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一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在继南昌起义后,又在湖南、广州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但大都先后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照搬了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斯大林“城市中心论”。
在中国,仿效俄国十月革命,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根本不可能的。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始也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向长沙进攻。由于敌军的强大,结果,起义部队几经失利,损失惨重,由开始的5000多人减至1000人;如继续打下去,起义部队将全军覆没。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果断地命令起义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萍湘方向退却。几经转战,经过三湾改编,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共7页: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