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军事思想 > 陈安:论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与当代企业战略管理决策

陈安:论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与当代企业战略管理决策

作者:陈 安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形成了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产生出了一整套独创性的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战略决策思想。经济领域中的市场如战场,企业如兵团,战略管理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阶段。因此,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对于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组织实施战略管理、实现战略任务,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探讨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和借鉴作用。由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文中有不成熟或不妥的地方,肯请专家同仁不吝指正。

  
一、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是十分艰辛、十分复杂的。在漫长的、多灾多难的过程中,毛泽东有过千百次胜利的决策,也有过多次失误,其中不少是党和国家命运生死存亡攸关的决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表现出来的革命战略家的决策智慧和经验,为世界所惊异和叹服。同样,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激烈,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关系着企业参与市场较量的成败。没有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企业的经营战略就只是一纸空文。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所以,军事上的战略决策思想逐步深入并运用到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式当中,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战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同时为把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引入经济领域、引入企业具体的实战等领域提供了一个契机。企业战略有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业务战略或竞争战略(business strategy)和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就是围绕这三个层面展开的。因此,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论价值。

  (一)站在全局的高度,掌握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阶级关系极为错综复杂。由于各个阶级、阶层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在反帝阵营内部又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有时又很激烈,甚至引起合作的破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实践和调查研究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并根据历史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毛泽东正确分析和处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制定了新民主主义依靠谁、联合谁、打击谁的阶级路线,即政治战略。这是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长期深入调查研究、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并且集中全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同右倾和“左”倾错误作斗争并总结正反经验的结晶。尤为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毛泽东无论对中国农村或城市的阶级状况,都不是从“平面看”,而是从“立体看”,认为农村有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之分,城市有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小手工业者)、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之分,每个阶级又不是铁板一块,分为若干不同的阶层。这样“立体”地、多层次地看待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并对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就避免了概念化、定型化、不“左”就右的错误。
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站在全局的高度,掌握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从而领导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像毛泽东同志那样,站在企业最高层面,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并制定出总体战略。毛泽东的“站在全局的高度,掌握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思想对企业战略提供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二是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三是内部条件分析。战略分析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还需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毛泽东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看作纸老虎,这是毛泽东的一个根本战略决策思想。他总是对胜利充满信心,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在蒋介石建立反革命政权之初的1930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2)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政策,他坚决地指出:“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3)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在半壁河山落入敌手,日本帝国主义气焰不可一世,国内、统一战线内和党内思想极度混乱的情况下,毛泽东站在战略的深度提出,“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是我们的结论。”(4)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并没有被蒋介石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他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5)人民的“小米加步枪”,将会比他们的飞机和坦克还要强。“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6)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战略决策思想的正确性。

   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的决策思想是和他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决策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时,毛泽东说过:“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7)解放战争时期,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如果我们在全体上过高估计敌人力量,因而不敢推翻他们,不敢胜利,我们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天一个具体问题上,不采取谨慎态度,不讲究斗争艺术,不集中全力作战,不注意争取一切应当争取的同盟者……,我们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错误。”(8)因此,毛泽东强调,打仗要有认真的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每战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务求全歼敌人;做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要树敌太多;要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各个击破,不要四面出击;斗争口号的提出,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的采取,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力争最好的可能,同时准备迎接最坏的可能,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决策思想,不但表现无产阶级的勇敢精神,而且表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斗争智慧。党和毛泽东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思想的基础上,把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合起来,从而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使革命力量由小变大,由失败转为胜利,由局部胜利走向全国胜利。

   毛泽东“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决策思想,对于企业战略中的业务战略决策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例如出新产品或服务、建立研究与开发设施等。这种理论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是制定战略选择方案,其次是评估战略备选方案,再次是最终选择战略,最后是制定战略政策和计划。

   (三)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战略决策的灵活性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首就是实事求是,体现在策略思想上就是把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二者的关系是,原则性决定灵活性,灵活性为原则性服务。二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毛泽东在其伟大的革命实践中,从客观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把当前的革命运动和长远的斗争目标结合起来,把党的正确领导同群众的觉悟程度结合起来,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他指出:“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的一切许可和必要的灵活性。”(9)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的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表现在:一是在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的原则下,依据革命的高涨或低落、来潮或退潮的形势,及时提出适应情况变化的斗争方法、组织形式和行动口号,以代替已经不适应情况的过了时的斗争方法,组织形式和行动口号。二是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妥协,善于实行革命的妥协,有争有让,争有原则,让有限度。三是正确对待谈判,以革命两手反对反革命两手,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毛泽东“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战略决策的灵活性”的战略决策思想,同样对于企业战略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企业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时需要应对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决策。因此,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善于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灵活地进行战略管理调整。

  
二、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为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决策和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毛泽东的战略决策观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俱进地面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的内容丰富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大业目标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的战略决策观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实施战略决策提供了方法上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重视调查研究,深刻认识“知己”甚于“知彼”

   何谓知己知彼?所谓“己”,指主观方面,实践活动的主体,战争中的我方,自己的营垒,集团,决策者本人;所谓“彼”,指客观方面,实践活动的客体,战争中的敌方,他人的营垒集团,对立一方的决策者本人等等。毛泽东面对中国革命最复杂最严酷的困难时,都能以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观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比任何别的领导人都更憎恶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并成功的战胜了它。精通孙子兵法的毛泽东,不是一般的“知己知彼”论者,“己”对毛泽东来说,就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作为领袖,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包括它的革命性和弱点,其了解的深刻和彻底,在世界各国的革命领袖中是无可比拟的。所以,他无论对中国历史命运的思考,对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决策,都能从实际出发,挥洒自如,指引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所以,毛泽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既了解历史,又了解现状的所谓“古今中外法”,已成为中国坚持唯物主义的有口皆碑的经典名句,也成为各级领导者所遵循的唯物主义的模式和风范。对于企业家来说,“己”就是企业、产品和人力资源等等。企业战略管理的决策者可以从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中领悟到,用“知己”甚于和高于“知彼”战略决策观实施战略管理。因此,“知己”甚于或高于“知彼”对于企业家的战略决策和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有着极其深远的借鉴作用。

  (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深刻认识“团结自己”甚于“战胜敌人”

   毛泽东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以及战略决策的鲜明性和坚定性表现在:为了人民、团结人民,为了大多数、团结大多数。毛泽东多次反复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革命的主体”,是“上帝”,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并反复告诫全党,要每一个同志都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任何一个懂得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人,都能够或善于作出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团结人民为之奋斗的决策。更为关键的是,要善于在每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历史关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把握住中国工人阶级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革命同盟军和同路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共同利益以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各自利益的热点和交汇点,提出正确的目标和纲领,采取最恰当的组织形式,使绝大多数人振奋起来,团结起来,为着包涵各自利益在内的共同利益自觉地去奋斗、去创造,甚至去流血牺牲而在所不惜。这是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和实践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凝聚力和风范。因此,说毛泽东战胜了强大敌人,不如说他团结了整个中华民族。

   一切决策的实质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利害之争进行最好的处置。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决策所面临的利益包括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各阶层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地方的利益、团体的利益、甚至家族利益……等。企业的“真正铜墙铁壁”是什么呢?是整个企业的团队,是这个团队中的每一员。如果竞争对手的团队中有争斗、有矛盾、有缺口、有破裂,就可以为我所用,战胜敌人。如果自己的团队中也有分歧、有对立、有缺口、有分裂,如果不能恰当处置,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被敌人战胜。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决策者来说,任何一项战略决策,都要有利于摆正各种利益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精神为共同利益而奋斗。否则,谈不上任何决策的正确性,也不可能有任何意义上的成功有效的实践活动。 因此“团结自己“甚于“战胜敌人”。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自己”比“战胜敌人”更需要“用心良苦”。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战略决策者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决策者。

  (三)强调以人为本,深刻认识“人的因素”甚于“物的因素”

   在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理论和实践中,人的因素基于并高于物的因素。毛泽东既重视人在决策中的地位,又重视处于决策地位的人。前者指大多数人,或人民;后者指少数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毛泽东在思考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深谋远虑和现实决策中,把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符其实的人民共和国。”(10)建国之前“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11)毛泽东比一切人道主义者和以“人”来标榜的理论家更了解人、更相信人、更爱人。因为他最深刻地懂得和最强有力地领导“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起来了”;(12)因为他最具体最实际地关心普通老百姓并最成功的教育和引导亿万人“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毛泽东重视决策中人的因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十分重视决策者本身的素质。他有一句名言:“我们不以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13)这是毛泽东对一切组织者、指挥者和领导者的素质的一个简明的概括:勇敢而明智。对于企业战略的决策者来说,决策的胜负同样完全决定于决策者的素质即勇敢和明智的程度。总之,对实施战略决策面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动和幼稚、忽左忽右摇摆、畏缩不前。这就是毛泽东对决策者反复强调的修养:“重要的问题在于善于学习。”(14)因此,对于企业战略决策者来说,企业实施战略决策要取得成功,决策者就应该象毛泽东那样去认识“人”、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总之,今年是全面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第一年,又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为缅怀领袖的丰功伟绩,从他博大精深的历史精神遗产中汲取改革和建设的巨大动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战略决策思想,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更大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注释: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02页。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9页。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14-515页。
(5)、(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95页。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25页。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267-1268页。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36页。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46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513-1514页。
(12)《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5页。
(13)、(1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78页。

(作者简介: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 陈 安)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孙焕臻:大迂回战略追歼——毛泽东对“十大军事原则”
·姚有志 傅立群:红军长征与毛泽东军事思想
·李茂盛:东征决策与毛泽东的雄才伟略
·武更斌:军事艺术与现代企业领导
·丁上: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
·刘喜发 李亮:毛泽东与东北解放战争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