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经济思想 > 高哲:安邦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哲:安邦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者:高 哲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6-10-18

  ——纪念“两篇讲话”发表50周年

  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以下简称《关系》)发表已经50周年;再过两个月,他的另一篇光辉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发表也50周年;今年还是毛主席逝世30周年。在这特殊日子里,笔者撰写此文,简述“两篇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当前改革和建设中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缅怀毛主席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卓越贡献。
 
 
 一、《关系》、《正处》的思想永放光芒
 
  《关系》、《正处》发表时,我国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出现高潮,或基本完成,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有了三、四年的实践经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已经显现出来;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我们已逐步有所了解,并以苏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由于种种原因所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却凸现出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关系》和《正处》的发表,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其目的“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67页。以下凡引自此书的文字,只注页码。)“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第375页)。因此,两篇著作的思想脉络一致,根本目的一致,可以说它们是姊妹篇。应当承认,这两部光辉著作发表后不久,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滋长了“左”的倾向,因而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遭受曲折,使《关系》和《正处》的思想未能很好贯彻。但是,这两篇光辉著作,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今天,虽然我国在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毛泽东在《关系》和《正处》中所提出的那些矛盾关系,今天依然存在;毛泽东为解决这些关系和矛盾所提出的那些思想和主张,也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其光芒,《关系》〉和《正处》所闪烁的光辉思想,今天仍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经指出: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必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消失了,矛盾还存在。但他们由于没有社会主义生活的实践,因而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斯大林很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而进行了许多努力。但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已经“完全适合”,不存在矛盾了。他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更不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矛盾,认为“团结一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他把人民内部出现矛盾,包括党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简单地归结为来自外面的帝国主义的操纵和破坏。结果,把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冤枉了许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善良的公民,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的状况,科学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374页)同时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当然,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第374~375页)而不断解决这些矛盾,就是改革。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些不完善的部分和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见,在毛泽东看来,所谓“社会主义社会”,如同恩格斯所说,“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显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理论依据的;而且,今后还要不断地改革下去,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自我完善,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前进。所以,《正处》这部光辉著作,不但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我们永远贯彻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在《关系》的前言提到、在结语中又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88页)他把这个叫做“基本方针”。所谓“基本方针”就是贯穿于我们国家生活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的方针。所以,处理毛泽东在《关系》一文中提出的一系列关系,都必须贯彻这一基本方针。为了贯彻这一基本方针,毛泽东在《关系》、《正处》和其他文章、讲话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
 
  一是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1957年1月底,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因为,他认为,农业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重要市场,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是重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所以他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就是工业。”(第360、367页)的确,贯彻这一方针,既调动了工业的积极性,更调动农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第387~388页)除了上面所说的工业和农业必须兼顾以外,毛泽东还指出,沿海与内地,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不能只顾一头。他指出:我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 %在沿海,这是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第270页)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要巩固,就要注意地方的积极性。”(第275页)关于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他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第272、275页)他还强调工厂在统一领导下的独立性问题,指出;“各个生产单位都要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拨。”(第273页)
 
  这里所说的“兼顾”,是兼顾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第187页)而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其中基本的是经济利益。毛泽东很关注人们的经济利益。他说:“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第380页)这样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结果,把一切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正在贯彻这一方针;事实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就是在贯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三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形成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向前发展的战略性方针。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讨论《论十大关系》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说: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1957年1月18日、27日,先后两次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合乎辩证法的”,“真理是跟谬误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香花也是跟毒草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第346页)1957年2月和3月,毛泽东先后在《正处》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第388页)
 
  毛泽东还把“双百”方针运用于政治领域,作为民主治国的方针。1957年3月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他说:“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我们采取放的方针,因为这是有利于我们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的方针。”(第415、414、415页)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不仅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我们进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当时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热烈拥护,兴高采烈,热情高涨,学术空气也活跃起来,在整个知识界一片热气腾腾。遗憾的是,这样的大好局面未能坚持发展下去;要是“双百”方针一直坚持下去,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肯定是另一番蓬蓬勃勃的景象。
 
  四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政治时期发展起来的。它们同共产党长期合作,并肩战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毛泽东1950年6月在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上说过、在《正处》中又说:“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第394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民主党派还要不要存在?毛泽东肯定地回答:“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278页)长期共存到什么时候?周恩来解释说:长期共存的意思是,共产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所以毛泽东还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的口号。为什么共产党要民主党派来监督?毛泽东说:“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第394页)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传达以后,各民主党派当时欢欣鼓舞,感到是“民主党派新生命的开始”,表示要以饱满的政治热忱同共产党团结合作到底。只是这一方针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左”的干扰,未能很好贯彻。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党把这一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并且逐渐成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调动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五是学习一切国家长处的方针。毛泽东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它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第285页)毛泽东还:指出:在社会科学方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要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要照搬,不要搞教条主义。在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有向外国学习,“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有照办”。对于“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 在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82~83页)这些,对我们今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和教育文化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还有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等等。
 
  上述一系列方针,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把工业和农业的积极性、沿海和内地的积极性、国家、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积极性、党和非党的、中国的和外国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我们党贯彻了这一方针,使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疑,今天我们必须继续贯彻这个方针;事实上,我们的党和国家现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进行改革开放,公平而公正地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在全党、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等等,就是贯彻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基本方针,把党内外的、国内外的、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正确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消除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         
 
  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形势大好,鼓舞人心。但是也要冷静地看到:由于在改革中利益的多元化,以及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和人与人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中带来的震动和磨擦;还由于近几年来干部中官僚主义,特别是形形色色腐败现象的滋长,都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这部分人与那部分人之间,以至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之间,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比《正处》发表时要复杂得多,也尖锐得多。
 
  当前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反映了这种复杂性和尖锐性:一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已由过去那种简单的利益主体而代之以各种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导致利益矛盾的复杂化。二是矛盾的经济性转向政治性。虽然当前绝大多数人民内部矛盾是经济利益的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好,矛盾激化,则有可能转为政治性矛盾。三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工作方式方法不当的原因。四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员多样化: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干部、离退休人员、个体户、无业游民等。五是群体性事件成为主要形式,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六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对抗加剧。人民内部矛盾以往大多采取静坐、上访、请愿,集会、游行、示威等相对平和的方式;而现在,对抗性明显增加,或冲击机关,罢工、罢市、阻断交通,或聚众械斗,暴力流血,造成人员伤亡。七是聚合性突发风险逐渐增大。一些地区和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不能及时解决,使群众因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和权力腐败,而对社会的不满意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增大,往往会因某个偶然的事件而爆发出来,演化成一场集体行动。    历史经验证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得正确、及时,可以增强人民的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如果处理得不好和不及时,会使矛盾激化,小事变成大事,甚至酿成乱子。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妥善解决或化解当前存在的各种矛盾,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 ,要在思想上明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协调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相对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从各国现代化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增长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发展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化,一些人利益满足,一些人利益受损,矛盾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衍生一些社会问题(如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矛盾激化),如果再遇到经济滑坡、金融风险等突发情况,会发生社会动乱,影响政局稳定。被称为“拉美陷阱”或“拉美病”的现象就是例证。            
 
  第二,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矛盾的性质是敌我矛盾,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政治问题,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是思想问题,还是实际问题。切莫把内部问题当成敌我问题,把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实际问题当成思想问题。“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第368页)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
 
  第三,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领导应多承担些责任。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而矛盾突出表现为群众对腐败和官僚主义的不满,因此,人民内部矛盾的主导方面在领导;即使是其他原因引发的矛盾,领导也有责任。因为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领导者有直接的关系。
 
  第四,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当前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大量的是利益矛盾,特别是经济利益矛盾。因此,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题。当前,要着重解决分配、就业、贫困、“三农”、少数干部腐败,以及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司法不公等等突出问题。
 
  第五,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公平。这是目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任务 。既要注重效率,又要兼顾公平;市场注重效率,政府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公平是相对的,但如果利益分配明显地不合理、不公平,势必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产生社会矛盾,增加不和谐因素。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平均主义的利益格局,贫富悬殊的利益格局,都不能体现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只有构建既有一定差别,又保持公平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关系》和《正处》发表时存在的那些社会矛盾,今天都存在;毛泽东当时提出的解决矛盾的方针和方法,至今都有效。因此,《关系》和《正处》这两部光辉著作,现在是而且永远是我们安邦治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众志成城”与“守望相助”
·李永山:论毛泽东的艰苦奋斗精神
·于澎: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大内尚武 山口由纪子:如何创建持久和谐社会
·苏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翟根田:关于现代企业集团几个管理问题浅议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