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经济思想 > 王长林: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引路人

王长林: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引路人

作者:王长林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6-06-01

── 为纪念毛主席《论十大关系》发表50周年而作

中国晶牛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
中国晶牛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长林


  展开历史的画卷,5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已经经历了七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接近基本确立。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历史地摆在了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历史已经证明,毛主席在带领全党、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立足于中国国情,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没有照搬马、恩、列、斯的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其理论表现之一就是毛主席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0年后的今天,再一次阅读这篇经典著作,让我浮想联翩,这个讲话不但对当时和以后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过巨大的指导作用,它所蕴含的宝贵思想,直至实现共产主义都不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消逝,并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理论价值。《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起点,它至少在四个方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大业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毛主席成为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引路人是有历史印证的。

  
一、在共运史上毛主席是第一个高举批判苏联为代表的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旗帜的人

  对苏联创立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评价必须持马克思主义态度。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初期,工人阶级政党和劳动人民靠这个模式高度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创造了连资本主义世界都特别震惊的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威力,因之巩固了革命政权并得到发展。新中国在建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期间,我们就是基本照搬了苏联的模式。尽管毛主席、周总理对这个“照搬”也并不那么满意,但是由于当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我们还没有实践,当然也就没法总结出自己的东西来。借鉴苏联的模式对中国来说,几乎是一种历史必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的迅猛发展,国内局势更加稳定,经过了七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我们党取得了较多的建设经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将主要精力转向为经济建设而进行的调查研究。1956年春天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听取了中央有关同志及34个中央部门的工作汇报,4月25日毛主席的讲话《论十大关系》就是对这次时间较长的社会和经济调查研究成果的理论概括。

  我们之所以说在共运史上毛主席是第一个举起了批判苏联模式的旗帜的人,是因为有以下的史实可佐证。一是尽管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曾选择了自治的道路,但他们并没有指出苏联的模式有什么错误,用南共主席铁托1948年4月13日写给苏共的信的话说,就是“我们研究苏维埃制度并把它作为范例,但是我们正在我们的国家以略微不同的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尽管南共根本没有丝毫批评苏联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模式存在的弊端,但还是被遭到了开除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厄运,并从此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外,对这段是是非非的历史,本文因主题所限,故不作多言论及,只是申明了南共厄运的出现并非铁托批判苏联模式所致。二是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则从一开始讲话就毫不含糊地指出:“ 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①当毛主席展开论述十大关系时,也是几乎每论述一个关系都要指名道姓地批评苏联,事实上把批评的锋芒指向了苏联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如他在论述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讲到,“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象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象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②他在论述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时讲到,“苏联的办法把农业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③他在论述中央和地方关系时讲到,“我们不能象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④在论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讲到,“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⑤在论述党和非党的关系时讲到,“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⑥对于毛主席在讲话中十几处指名道姓地批评苏联模式的弊端本文不一一列举,已充分表明毛主席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头脑冷静地告诫全党要清除教条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已经“照搬、照抄”的但脱离实际的部分要清理、改革、纠正,表明毛主席要带领全党开创一条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正如毛主席1960年在《十年总结》中指出的那样,“前八年照抄外国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毛主席在论述十大关系时有十余处指名道姓地批评苏联,决不能把这个看成是干涉他国内政,而应当把其视作毛主席经过七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对苏联建立的、我国也曾很大程度照搬的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及时的审视,把这种体制抑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弊端严肃地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有见地的提出了新的方针和策略。回顾共运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存在的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毛主席的确是最早举起向苏联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批判旗帜的人,这是他继民主革命创新开辟了与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创新,显示了他在和平时期的建设中也决不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显示了他改革创新的博大胸怀,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批干部和知识分子,凡讲改革开放之事,总要借机贬低和批判毛主席并以此为乐为荣,特别是有些学者,全然不顾历史事实,硬要把毛泽东开创的举世瞩目的改革大业说得一无是处。我们希望这些学者们静下心来读读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相信任何一个不带政治私欲和偏见的人,都不会怀疑毛主席是引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第一人,是他带领全党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

 
 二、毛主席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制定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当年毛主席在讲话一开始便开宗明义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作为战略家的毛主席以民主革命胜利为经验,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业制定的这个带有永久指导性的战略方针,足以让党和人民享用千年万载。这个基本方针的内容简捷明白地包含着进行改革开放大业的手段和目的。实行改革开放大业的手段——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实现改革开放大业的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年毛主席为党和人民制定的这个基本方针,事实上就是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认识未来即将出现的这场改革开放大业的特定性质,象他在延安时期用与时共进要求人们的认识要随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一样,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大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因而不需要也不应该用削弱、打击、消灭对方的方法来壮大发展另一方,而是要通过各方面有关比例的调整、关系的协调,用扶持、发展对方的力量来同时发展自己,进而使对立的双方以及诸方面都获得发展。毛主席在论述十大关系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他为党和人民制定的这个基本方针,如果用哲学的语言来理解毛主席制定的基本方针的话,那就是《论十大关系》突出了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强调用结合、调整、兼顾矛盾各方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把握了矛盾表现的新特点,巧妙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善于调动矛盾两个方面及多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征途上和经典著作的海洋中是没有这个先例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以及十个月之后毛主席又发表了轰动国内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标志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成熟,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毛主席在国内外的声望也达到了更加辉煌的地步。

  勿庸置疑,当年毛主席提出的这个基本方针在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继续发挥着它的指导作用。我们晶牛集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员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更是深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个方针的巨大作用,就是这个方针为我们员工凝聚了爱企业如家的敬业精神,就是这个方针使一大批员工出现了不分节假日主动义务劳动的感人景象,但领导心痛职工健康,不得不硬性作出规定:凡节假日未经批准而义务加班的员工,不但受到批评还要接受每次扣发10元工资的处罚。从1992年以来,我们晶牛集团之所以能够飞速的发展,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工厂制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达60多亿元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从一个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的名不见经传的玻璃厂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一个连自己商标都没有的工厂发展成为具有先进文化体系的“中国十大文化推动力企业”;从一个法制建设重灾区发展成为面貌全新的“六无企业”。原因就在于被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晶牛员工这支队伍,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已被空前的、整体的调动起来了,员工知道为什么活着,如何办企业,自身价值如何实现。这种积极性的表现就是集体主义的大团结,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支队伍,集团制定的奋斗目标都是年复一年的被提前实现。这也是我们做出不让一个员工下岗被推向社会、不让一个股民赔钱、不让一个客户失望之承诺的牢固基础。

  当年毛主席为我们制定改革开放大业的这个基本方针的时候,既严肃又认真。他深知没有这样一个基本方针的指导,是没法完成这个艰巨历史任务的,因之他不但在讲话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而当他把如何改革、调整十个关系一一论述完毕,在结束这次讲话的时候又向全党诠释了他所制定的这个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50年后重新温习毛主席的这篇经典著作,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慈祥的老人站在历史的那一端,一直向奋斗在改革开放大业征途上的一切有正义血气的人们挥手致意。毛主席的确是好人心中的太阳,一颗永久让好人心热的太阳!

  
三、毛主席的讲话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第一次尝试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的前九个关系中,事实上向世人表明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改革设想,它涉及到调整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地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投资比例结构,涉及到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涉及到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管理权限的关系,涉及到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政治制度,而“双百方针”的提出则是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的重大改革。在《论十大关系》这股春风的吹动下,当年以及以后的四年内终于出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第一次尝试。

  按照《论十大关系》的思想,当年5月国务院检查了中央集权过多的现象,明确制定了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职责的若干原则。9月陈云在党的“八大”会议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即“三个为主”和“三个补充”,这个具有创造性的论述,是立于我国的根本国情,从生产力发展状况而提出来的,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突破。

  在经济管理与运行机制上,毛主席同周总理、陈云等多方面探索过。他们根据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特点,强调要改变中央统得过死的现象,曾经将国务院部属八千多个企业下放到地方管理,曾在全国成立了六个大区的经济协作机构。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毛主席认为不应该把企业看作是国家机关的附属物,倡导企业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对于企业管理,他认为包干制是个好办法,他赞赏1958年某些基建行业实行的投资包干制度。对商业他曾主张打破省、地、县界限,按经济渠道办事。1958年9月他和周总经理亲自领导实施了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权力下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尝试,以后在1962年——1964年和1970年又程度不同的进行了一些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的分配体制,毛主席主张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利益。短时间内他曾欣赏“一大二公”,但“五风”的出现使他很快改变了看法,他愤怒斥责把穷队、富队、穷村、富村拉平的现象是掠夺和抢劫,是比国民党还坏的作风。为了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他曾专门为社员总结了十四句话,其中两句是“多劳多得,承认差别”。1959年3月20日他对山西省委的一份批示中还提出了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著名论断。1962年他提出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是社会主义阶段必须遵守的两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毛主席的这些看法突破了斯大林提出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只在流通领域起作用的旧框框,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的重要发展。

  毛主席也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政府各部门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许多还是适用的,但有相当的部分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必须加以修改和废除。他曾主张做出一个规定,允许并鼓励群众中那些打破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规章制度的创举。他认为造成1958年“五风”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民主的作风,他要求人们敢于说真话,抑制各种不正之风,要求各级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打掉官风、娇气。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他集中谈了发扬民主的问题,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他还多次指出,人民必须有权管理上层建筑、管理企业和文化教育,曾提出了著名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方法,这个方法直到今天仍被国内甚至国外的一些著名企业家视为珍宝。
  对于《论十大关系》讲话后在中国扬起的这股改革的春风,近二十多年里一些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甚至谁要讲这些历史他们都要扣上“思想意识陈旧”的帽子,他们声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没有丝毫的历史联系。但历史毕竟不能随人们的意识而可以篡改的。

  
四、毛主席的讲话为我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本的策略和原则

  旧中国中华民族曾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即使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们仍然企图以武力颠覆和经济封锁等手段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毛主席要实施对外开放的决心,表现了他的胆识、远见和博大的胸怀。《论十大关系》中的最后一个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就是毛主席向全党全民族事实上也是向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人民宣传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张。这个主张在三个方面为我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本的策略和原则。

  其一,毛主席科学地论证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根据。他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取长补短,以利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他指出:“每个民族才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那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⑦他反对闭关自守。他认为同其他国家实行开放,国家不论大小,也不论其社会制度有什么差别,都要互相交流,互通有无。这是明白无误地向世人昭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要性,如果没有这个清醒的认识,就不会有实行对外开放的自觉性、积极性。

  为了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毛主席在对外开放政策上有过多次重要谈话和举动。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会议讲话中,他曾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预言:“我们的门是敞开的。再过十二年,英国、美国、西德、日本都会争着和我们打交道。”是年12月他在上海同民主党派人士谈话时说,可以让华侨投资建厂,华侨投资20年、100年不要收回。1964年1月他还提出,如果需要可以让日本人来开矿、办厂,可以看得出他已经不是一般地“向外国学习”,表明了他对外开放的胸怀和理论创新勇气。1970年毛主席以异乎寻常的决心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快步走向世界构建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支点,他的决心和努力终于出现了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这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标志打开了对美国开放的大门,9月日本又捷足先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同年10月又与西德正式建交。随后若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争先恐后与中国改善关系、扩大经济交往规模。这真是应了毛主席在八大会议上讲话中的那个预言,而且预言被大大的提前实现了。1973年冬,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我国政府同西德、英、法等国签订了第一批总计43亿美元的贷款协定,随后又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先后从西方14个国家引进了数百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些举措对后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举措同时也反映了即使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在孜孜不倦地运筹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的。但是二十多年来,那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却一个劲地攻击毛主席“保守自大”、“狭隘眼光”、“闭关锁国”等等,历史可以回敬这些人的轻率、浮躁与偏见。

  其二,毛主席为我们确定了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毛主席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他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⑼他告诫人们,外国资产阶级和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风,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合乎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不加分析地一切照搬,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这些论述正是针对容易出现的两种毛病而言的,即要么闭关锁国完全排斥、要么就全盘西化完全照搬。后来他又多次在某些场合申明,学习外国的东西一定要用脑筋想一下,学习和我国相适应的东西。1958年他面对国际上某些大国沙文主义对我国施加压力的严重形势,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正确方针,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总之,毛主席告诫国人要学习外国的长处,整理中国的、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全盘西化,这是毛主席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方针。回顾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告诉人们,毛主席确定的这个原则和方针是何等的英明和正确,它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原则和方针。

  其三,毛主席为我们确定了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任务。

  毛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向人家学习”,“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有什么不好呢?⑽他这是在分析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而作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战略性结论。从毛主席“一万年都要学习”的坚定态度中,我们至少可以悟出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既实事求是的承认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又鼓励我们去改变落后,动员人们虚心向外国学习,迅速掌握世界上一切有益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东西;另一方又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去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同样不会例外,都应该学习和继承人类在以往各种社会制度下,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有益的东西,要吸纳百川、博采众长,以补一己之短。这就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继承性的规律。因此,毛主席是在告诫国人,对外开放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久性的历史任务。

 
 结束语:

  改革开放思想是近现代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中国近现代史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到今天改革开放已成为我们党总方针总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今天的改革开放大业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和毛主席、周总理生前所在的那个时候没法比拟的了。但是重读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大业的来之不易,改革开放大业对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意义是多么深远,由此使我们更加缅怀毛主席,是他在半个世纪前站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远见卓识地引领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潮流,他的确是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引路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会议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是多么得党心得民心。我们晶牛集团全体劳动者也会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用毛泽东思想培育系统的、科学的企业文化,用扎根于毛泽东思想的企业文化来培养、锻炼、提高晶牛队伍的素质修养,早日实现以人民为本、铸社会文明的企业宗旨,用毛泽东思想国打造际领先企业。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引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
  第268、274、275、278、279、285、288页
  ⑧见《当代文献》1991第3期《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众志成城”与“守望相助”
·李永山:论毛泽东的艰苦奋斗精神
·于澎: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大内尚武 山口由纪子:如何创建持久和谐社会
·苏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翟根田:关于现代企业集团几个管理问题浅议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