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经济思想 > 郭 韧:对毛泽东农业机械化理论的回顾与探讨

郭 韧:对毛泽东农业机械化理论的回顾与探讨

作者:郭 韧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7

 一、回顾毛泽东对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指示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怀着深厚的亲切的感情怀念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丰功伟绩,感激他给我们留下了精神源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主席对中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的重视和理论指导,使从事农机化事业的人感到事业光荣,责任重大、方向明确、前途光明,使我们工作起来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毛主席对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决策指示和理论论述很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早在1937年,他在《矛盾论》中就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
  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估计在全昌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四五个五年计划,即20年至25年时间。全党必须为实现这个伟大任务而奋斗。”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提出了《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意见》,其中指出:“会议完全同意毛主席关于农具改革运动的指示,……经过这个运动逐步过渡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还提出了“三个为主”的方针,即农业机器应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的制造一般应以地方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主要靠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
  1959年4月,毛主席在《党内通讯》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并指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还要求“四年以内小解决,七年以内中解决,十年以内大解决”。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主席提议成立农业机械部,并说,找不到部长由他来兼任。1959年10月31日,毛主席对《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人民公社养猪经验》一文给新华社的批语中说:“用机械装备农业,是农,林,牧三结合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1962年,在毛主席亲自主持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确定“我们党在农业问题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
  1966年2月,,毛主席在给玉任重的信中说∶“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各省、市、区应当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做出一个五年、七年、十年的计划,从少数试点逐步扩大,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并说,“目前是抓紧从今年起的十五年,已经过去十年了,这十年我们抓的不太好。”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湖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布署到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此后,又于1971年8月和1978年1月,先后召开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以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因此,在此期间,我国农业机械有较大增长,但是,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远未能达到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因此,到1980年7月,农业机械部向国务院写报告,认为这一目标已不可能实现。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这是切合实际的。
  二、对毛泽东农业机械化思想理论的探讨
  (一)关于毛主席强调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出发点。我认为毛泽东一再强调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其出发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工农联盟的观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改造社会的观点。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仍然是我们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依据。
  (二)中国实行农业机械化的成就,过失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争论,多数人对过去一段农机工作的成就是肯定的,也有人持否定态度,甚至有人曾把它认为“一害”。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环境比较冷静,我认为应该组织各方面调研一番,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正确的有权威的结论。我个人对这个问题初步思考有以下五点:
  1、提高了中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据我粗略估算,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中,机电动力作功量已达到人、机、畜总作功量的50%以上。
  2、促进了粮食和农林牧副渔业增产增收。全国粮食产量从1.1亿吨增加到4.4亿吨,在各种增产作用中农机化的作用钓占1/4。对其他产品的增产也有相当的作用。在养鸡业和水产养殖业上的增产作用非常显著。
  3、在农村中培训和锻炼了两三千万机械技术人才,推动了农村科技进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科技基础。
  4、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1992年底全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原值)总值已达到1200亿元,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农机化事业管理体系,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
  5、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失问题。在1980年以前一段时间,受“左”倾思想影响,实行农机化,忽略了同全面经济协调发展,在进度上要求过急;忽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国“一刀切”;把属于经济范畴的问题用政治运动的方法和供给制的机制去解决,造成了一些损失。1980年以前国家投入农机化事业的资金约100亿元,但估计其损失不会超过一半。总之,农业机械化的成就与过失相比,成就是巨大的。虽然教训是深刻的,但它对农业技术改造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意义是深远的。曾有人说农机化是“—害”,是“左倾路线的产物”。我看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三)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这个问题影响最大、争论也最多。我认为毛主席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产力学说,即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时代重要标志的观点;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观点。近年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如江苏省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学习和宣传“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理论。
  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否应该在“根本”二字上去理解?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若干问题中属于根本性质的问题。毛主席提出这个理论,既强调了它对农业发展具有根本性质的重大意义,又说明它不是农业的唯一出路,不是发展农业的全部措施,更不是某一时期的农业政策和手段。它和其他科学定律—样,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或符号来表达某一事物的本质规律。从学习毛泽东著作中我们会看到,毛主席常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技术改造的代名词,但它不是技术改造的全部问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理论是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
  (四)关于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问题。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这是毛主席的一贯思想。过去我们对这条路线坚信不疑。自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发生了疑问。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这是一条理想路线。在1962年确定的这条路线,是在当时全面肯定已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下,为进而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任务而提出来的。在当时来说,这条路线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经过实践的检验,确切地说,这是实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条理想路线。
  2、实现理想要有时机有条件。这条路线为什么没有畅通、没有走好,就是因为当时的条件还不具备。主要是我国经济落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全国各地条件相差太大,不能“一刀切”。当时确定这条路线是我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急于求成的表现。
  3、农业生产规模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两者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由分散的小农经营转向大规模的农业,走什么路线?确实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当前在双层经营体制下,主要是通过社会化服务,逐步增加统的功能,尽可能组织土地联片,实行规模作业,逐渐达到规模经营。
  在规模经营形式上主要是走集体化或合作化的道路,即村办农场或合作农场,还有家庭农场等。在土地公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下,各种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性质。在发展步骤上,各地应根据自己的条件,按经济规律引导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讲到巩固集体经济时说:“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具体说来,要实现以下四个条件:第一,机械化水平提高了(这是说广义的机械化,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的受到人们欢迎的机械化。……”在这里,他把“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列为巩固集体经济的第一个条件,而且提出了“受人们欢迎的机械化”的观点。也就是说机械化和集体化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是邓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思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对农业问题的论述。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贯彻到工作中去。
  (五)关于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间目标问题。过去提出的时间目标没有完成,是因为计划不切实际和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是主观上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而且造成了一些损失,这是一大教训。1980年以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是在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下自流发展的。这些年可以说是在市场机制下运行的。,虽然发展较快,经营效益也提高了,但是出现了盲目性的趋势,出现了微观和宏观、前方和后方、当前和长远等方面的不协调现象,出现了思想上的混乱,步调不一,后劲不足,农机投入大而利用率低。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我认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国家应有今切合实际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防止盲目性,并且确定综合协调机构,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以推动和保证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众志成城”与“守望相助”
·李永山:论毛泽东的艰苦奋斗精神
·于澎:走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大内尚武 山口由纪子:如何创建持久和谐社会
·苏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先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翟根田:关于现代企业集团几个管理问题浅议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