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一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等来到毛泽东的居室,居室里立刻传出了欢声笑语。
这次生日,毛泽东的餐桌上也很简单,只是比平时多了几样菜。负责毛泽东生活事务的吴连登给田树滨师傅打电话的时候,老田正在电话机边守着。田树滨是中南海的面点师傅,面食点心做得特别好。毛泽东生日的长寿面,每次都是他擀的。放下电话后,田师傅急忙拿上工具到毛泽东的厨房擀面条。没多久,毛泽东说要吃饭。田师傅把面条下入沸滚的锅里,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面条全碎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整的!这一幕惊呆了毛泽东厨房的庞师傅、于师傅和吴连登。田师傅流着泪说:不得了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面条。吴连登强烈地感受到厨房里浓厚的伤感和惊慌气氛。
毛泽东吃饭的时间短,菜又不多,只等着吃寿面。再擀面条肯定来不及了,吴连登当即决定:煮挂面!几十年后吴连登说:“主席临终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哪里知道这最后一碗长寿面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但他吃得还是很香。”这顿生日饭,毛泽东还喝了胖头鱼汤,并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显得格外高兴。
毛泽东最后一个生日时,金日成又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表示祝贺。这些苹果,装在竹制的圆形果篮里。篮子的把上缀着两个红色缎带,上面有金日成用朝文亲笔写的:“祝毛泽东主席长寿”几个字。
49、最后一个春节(1976年1月30日)
1976年农历除夕之夜(1月30日),是毛泽东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张玉凤回忆道:“毛泽东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春节。他在这天,依然像往常一样在病榻上倒卧着吃了几口他历来喜欢吃的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这就是伟大领袖的最后一次年夜饭……入夜时隐隐约约听见远处的鞭炮声,他看看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几个工作人员。远处的鞭炮声,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哑的声音对我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就这样,我通知了正在值班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他们准备好了几挂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此刻的毛主席听着这爆竹声,在他那瘦弱、松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们心里都明白,主席的这一丝笑容,是在宽慰我们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员。”
除夕的夜晚,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游泳池是那么寂寞、冷清。毛泽东,这个中共国家的创立者,这个拥有世界上他所想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者,他也许不能想到,他就在此时正在度过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中华民族大节日。毛泽东的住处,这里没有客人,也没有自己家的亲人,只有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度过……
50、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1976年5月27日)
1976年5月27日,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和夫人来华访问,毛泽东抱病在他日常起居的书房里勉强(指身体)却亲切地接见了这批外国客人。这成为毛泽东有生之年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
毛泽东一向不服输。就是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甚至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当华国锋陪同客人进来时,毛泽东虽然已经无法站立起来,只能坐在沙发上表示欢迎;但是,毛泽东尽可能做到神态安祥,微笑时浮。这次会见只进行了10分钟,可能是他会见外宾时间最短的一次。6月,中共中央宣布毛泽东不再会见外国来访人士。
51、最后写的一句话(1976年6月下旬)
1976年6月下旬,毛泽东同华国锋谈话时,写下“国内问题要注意”几个字。这是他生前所写的最后一句话。“国内问题”指的是什么呢?当时他没有具体说明。
52、最后一份对外电文(1976年7月10日)
1976年7月10日,新华社播发由毛泽东、华国锋联名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朴成哲的电报,祝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15周年。这是以毛泽东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对外电文。
53、最后圈阅的一份文件(1976年 8月18日)
1976年7月28日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共29页: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