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回忆思念 > 毛泽东活动之最(65则)(11)

毛泽东活动之最(65则)(11)

作者:王二路   来源: 点击:: 日期:2009-05-19

你们有何意见,可告你们那里来京开会的公安人员带来,或打电报来。  

在全国公安会议召开前,毛泽东把他关于设立死缓刑名的设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了出来。中央政治局讨论时,大家都同意毛泽东的这一设想。这样,在中央内部,就很快形成了设立死缓的刑名的统一意见,并于19515月上旬做出决定。  

195158,毛泽东代中央起草了《中央关于对犯有死罪的反革命分子应大部采取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政策的决定》。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个决定又具体规定了判处死缓的比例。这个比例,在应杀的反革命分子中,只把十分之二列为可判死刑者,而把十分之八九列为可判死缓的比例。  

中央这个决定下达不久,全国公安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上确定了死缓刑名,并形成《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是经过毛泽东逐字逐句修改并批准发出的。    

这样,毛泽东关于设立死缓刑名问题,实际上就确定下来了。后来,这一刑名一直被中国法律所沿用。

23、最不情愿的事情1952年春) 

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6个口罩,是专为毛泽东外出时避人耳目而做的。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有关部门规定他在大庭广众之中必戴上口罩,以避免麻烦。

1952年春,毛泽东去武汉,游龟山、蛇山,参观黄鹤楼,安全部门一再坚持,必须戴上口罩,避免被人认出,形成拥挤局面,对主席安全不利。毛泽东虽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妥协。那时群众见到毛泽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见到毛泽东肖像的却越来越多。毛泽东尽管戴着大口罩,把脸捂得严严实实,但在黄鹤楼时还是被一个小孩认出来了:

“毛主席!”

孩子的一声惊喜的叫喊,似乎传遍了整个黄鹤楼,正值春节,游人特多。刹时,人们像潮水般拥来,人挤人,都想拥到前面,看个清楚,看个真切。毛泽东的卫士和公安部长罗瑞卿、副部长杨奇清和李先念、杨尚昆、王任重等领导同志马上里外形成两层保护圈,环绕着毛泽东,随着人流,拥来拥去,好不容易挤到江边,保护毛泽东登上了船。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 共29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下一页


  •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老 骥:亲历者说 为什么毛泽东时代没有腐败?
    ·秦海涛:共产党人毛泽东
    ·井冈三章 毛泽东“雷打石”宣布“三大纪律”
    ·品味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天作之合”
    ·唐春元:1993:红太阳魂归故里
    ·千年一伟人--毛泽东!!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