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政治思想 > 王克群: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与胡锦涛的继承发展

王克群: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与胡锦涛的继承发展

作者:王克群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11-09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对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予以高度评价。学习毛泽东这些论述,对于深刻理解、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胡锦涛;继承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胡总书记的讲话,对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予以高度评价。学习毛泽东这些论述,对于深刻理解、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一、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述要

  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篇讲话以及在此前后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中都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在经历了48年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倍加重视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矛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等作了说明,但他们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后的社会矛盾加以说明,也没有或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具体发展加以论证。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确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矛盾将要消灭,矛盾还要存在"的著名论断。然而,他并没有对这个寓意深刻的思想展开阐述,没有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列宁之后,斯大林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毛泽东以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从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出发,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理论。

  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矛盾性的客观反映,是社会主义稳定、发展规律的表现。毛泽东认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虽然在每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都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一般是从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正如毛泽东所概括的"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3]毛泽东这里讲的利益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关系方面。而在政治思想领域,则表现为"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4]无论是在经济关系领域还是在政治思想关系领域,矛盾往往表现为局部性、暂时性、非对抗性的。一种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社会主义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任何不敢公开承认或在人民内部矛盾面前缩手缩脚的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毛泽东把"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同"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毛泽东把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重大课题提到全党面前,强调"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5]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指出:"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6]毛泽东分析研究人民内部矛盾,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他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为了达到这一根本目的,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总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强调要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对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是非辨别的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行政命令的方法,或用强制的方法去解决。提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7]根据这一原则,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这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法、总的公式。他提出,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毛泽东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立足于团结大多数,立足于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还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方针、政策,从不同视角对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进行了深层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在处理经济利益矛盾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8]特别是在处理与农民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要从生产和分配、积累和消费问题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利益要求。正如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9]在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上,毛泽东同志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总要求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方针,也是解决科学文化领域内部是非矛盾的正确方法。毛泽东同志主张,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采取自由讨论方式,坚持慎重态度处理问题,要用科学方法,用辩证分析方法,用批评说理的方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原则,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原则。这个总原则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10]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11]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

  二、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胡锦涛强调:"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认真检查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2]

  (一)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1、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当前集中表现为各种利益冲突。在这些利益冲突中,大都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发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有的是由于我们的决策失当造成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做到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2、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特别是着重维护和发展困难群体的利益,同时也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决策起来必须慎之又慎;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纠正;超过群众承受度的决策,必须暂缓出台。

  3、要坚持依法决策,以政策法律作为决策的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执政的依据,也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准绳。不依据政策法律决策,就是乱决策;不依据政策法律开展工作,就是瞎指挥。办事情,搞建设,一定要符合政策法律,合乎民心民意,决不可背离政策法律,违背群众意愿。为什么一些本意是为了加快发展的决策,反而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依据政策和法律办事,好事没有办好。好的决策,是贯彻执行政策和法律的具体体现,越是复杂的地方,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复杂的任务,越要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按政策法律办事。

  4、要坚持科学决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稳定是前提条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改革力度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都必须以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为参照。超过社会可承受的程度,造成社会不稳定,就是失败的改革,就谈不上发展。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二)搞好民主法治建设

  1、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利益表达机制就必须兼顾各不同阶层和各不同利益群体。而要兼顾利益,就必须使各不同利益主体有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渠道,就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及时、有序、充分得到表达;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使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成为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渠道。同时,还要完善政治协商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社团、行业协会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畅通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利益方面的作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新闻媒体也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反映机制,在有效落实人民知情权的基础上,依法保障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渠道。

  2、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权力就必须充分代表民意,有效整合民意。由于社会利益分化加剧,人民群众实际上是分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其具体利益要求往往不尽相同,而且还可能是彼此矛盾的,这是由于满足其具体利益诉求的资源,客观上是有限的,满足了某一部分群众的某种具体要求,就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另一部分群众的某种具体要求。在排除了用暴力和强权来分配利益的野蛮机制后,人类在社会治理的层面创造的政治文明,就要求建立现代民主政体,以便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设计,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并保护和尊重少数的原则,来整合民意,从而和平、有效地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因此,公共权力必须民主产生,从权力的来源上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并由此有效整合不同民意,充分代表多数民意。因为,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主张。

  3、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其执政地位几乎不受任何外来的挑战和影响。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领导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项工作。党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根本保证。党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里的"依法",既包括依实体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司法是匡扶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法治的实践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司法上。公正,是对司法的基本要求。惟有司法公正,国家法制才有权威,社会才能安宁稳定,人民才有最后的依靠。

 (三)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表达意愿的重要渠道。要通过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机制,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消除矛盾。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作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任何利益矛盾必然要在人们思想上反映出来,要通过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表现出来,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利益关系。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得以胜利的一个保证,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要积极探索和掌握运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方法,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做好工作,以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

  3、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人民调解是我国人民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一个独特的方法,人民调解组织通过对矛盾各方纠纷当事人进行反复的教育,启发当事人的思想觉悟,提高当事人的认识水平,动员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达成协议、解除矛盾。人民调解工作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而且复杂的新形势下,仅有人民调解的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机制,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调解机制。要积极整合各种调解资源,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使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4、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维护机制。人民内部矛盾一般属于非对抗性矛盾,但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也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有的甚至会激发为群众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稳定是前提。在当前情况下,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共安全维护机制,就容易使一些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预警、处置等公共安全维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和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12] 胡锦涛.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N].人民日报,2005-6-27 ①
  [2][3][4][5][6][7][8][9][10][1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58、758、758、766、770、762、775、729、782、783页。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辉典范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