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政治思想 >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作者:杨晓伟   来源: 点击:: 日期:2008-09-21

  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与毛泽东这个名字是分不开的。他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并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与前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在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这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在与敌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弥天勇气、高远志气和恢宏大气四方面。
  一、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民群众为价值取向的浩然正气

  毛泽东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因此,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生涯中,他一直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时,处处表现出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尊重。

  1.关心群众生活

  毛泽东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生活,既要从大处着眼,也要从小处着手。对此,毛泽东在革命的早期就有十分深刻的见解:“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了,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3]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事,而对人民群众来说却是利害相关的大事,解决了群众高兴,不解决群众就会 产生意见,就不满意。

  1942年8月的一天,陕甘宁边区正在开征粮会议,突然天降暴雨,延川县县长不幸触雷而死。有农民在外议论:为什么雷公没有劈死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没有让保卫部门追查说话的人,而是反复思索为什么被群众骂,肯定是做错了什么事才引起群众反感。后经调查发现,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太重了。毛泽东知道原委后,立即批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的任务从20万担减到16万担。并由此号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毛泽东制定的方针受到全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拥护,这里体现了毛泽东从看似小事着手,关心群众生活,保持党群关系的高超领导艺术与明确的价值取向,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
毛泽东是人民的儿子,他始终把人民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有一年淮河发大水,受灾的群众爬到树上,遭毒蛇咬后丧生。毛泽东读到这里时,泪水忍不住打湿了文件,他顿足道:“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从此,淮河两岸,响起了党和毛泽东的誓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三年困难时期,不少地方出现非正常人口死亡现象。毛泽东一连六七个月不肯吃一口肉,青黄不接的季节,20多天不吃一粒粮食,往往是一盘野菜马齿苋便是一顿饭。毛泽东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患难、同呼吸、共命运。
60年代,毛泽东关心广大农村人民看病健康及文化生活问题,严肃地提出了医务、文艺工作者下乡工作的问题。使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2.为了人民的利益,反对官僚主义与腐败行为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他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4]他一生痛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全国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不要在胜利时产生骄傲情绪和生活腐化。为了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1952年,毛泽东领导全党与全国人民开展了大张旗鼓雷厉风行的“三反”、“五反”运动,并亲自批准处决了贪污分子刘青山、张子善。毛泽东说:“对他们二人若不严加惩处,我党将无词以对人民群众,国法将不能绳他人,这两声枪响,穿越了50年的时空,至今仍在人们的记忆中回荡,它向全社会、向亿万人民郑重宣布:共产党决不做李自成,决不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

  3.为了密切党群关系,以身作则,廉洁无私

  毛泽东一生中,不论是筚路蓝缕的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全面执政后的和平建设时代,他都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政之德,时刻不忘人民群众。
毛泽东对在战争年月小商人奉送的银元分文不取,在全国解放后,地方群众出于对领袖的爱戴而真诚相送的礼物,他总是谢绝或回报。

  为了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湖北蓟春县云丹山麓一带的农民把当地产的优质稻米包出50斤,寄往中南海,送给毛泽东,没想到一个多月以后,他们竟收到了毛泽东委托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汇款单和一封令人激动的书信,信中说:“钱寄上,以后再不要向中央领导人寄赠任何物资,这是我们的党纪所不能容许的……。”消息传出,人们深受感动。一位年逾古稀的农民面对毛泽东画像,恭恭敬敬三鞠躬,然后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在场的群众也无不感动地随着呼喊起来。

  作为新的人民政权的领袖,毛泽东决心要树立一种无产阶级的新的风范。他说:“我们共产党有共产党的章法,我们决不能像蒋介石,拉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我们如果也那样搞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为此,他对身边秘书田家英同志交待了处理亲友一般来信的原则“凡是要求我给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连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进京找个工作,也被他“照章办事”予以拒绝。毛泽东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原则,清德垂范,从不拿原则作交易,充分表现出了如天、地、日、月一样的无私。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新中国人民政权在全国人民中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旧政权的新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最高标准,全社会充溢着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浩然正气。正如他所说:“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正是我们的出发点。”[5]

  (二)改天换地的高远志气

  1.为了革命事业,努力学马列主义理论
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早在1925年11月21日,在《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中,毛泽东回答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6]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毛泽东感觉到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满腔热情地欢迎它,向同学们热情宣传这场革命的伟大胜利,1921年1月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道路,从此便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自己奋斗目标,把追求中华民族解放与富强作为他的崇高使命。关于这一点,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中曾回忆说:“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7]为此,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8](张一久:《毛泽东读史》光明日报1991-9-4)博览群书,乐而不疲。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他读书立志报国终生的嗜好。

  他不但自已读《共产党宣言》等一些马列经典著作,而且去井冈山上把油印的《共产党宣言》送到连队,向干部和战士们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在长征的路上,书是毛泽东无以替代的精神食粮,在行军间歇时看书学习,甚至患病还躺在担架上读马列的书;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发愤攻读马列的书,去延安杨家岭两间简陋的窑洞中,毛泽东筹谋国家,党、军队、民族的兴亡沉浮大事。《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共158篇文章,其中在陕北写成的就有112篇,占70%以上,这些窑洞文章指引中国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了毛泽东高远志气的第一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我们能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毛泽东眼里,“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9]毛泽东有更大的志向,要在此基础上“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0]为此,毛泽东1949年6月30日,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要摆官僚架子,钻进去,几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总可以学会的。”[11]他在反复号召全党学习经济、管理的同时,也带头学习经济理论和做实际的调查研究,正是凭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志气,毛泽东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其中也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严重教训。但瑕不掩瑜,我们党依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与基础,并于六七十年代相继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大大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与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不畏任何强暴的弥天勇气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经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国内外各种强大的、穷凶极恶的敌人,却从来没有胆怯过,而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正视淋漓的鲜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次次使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极端严酷的环境条件之中,刚一诞生就被反动派视为“其祸甚于洪水猛兽”,受到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毛泽东及绝大多数共产党人都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

  在长征的途中,面对几十万敌軍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及其战友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灵活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四渡赤水出奇兵,1935年5月渡过江,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侦察机轰炸,地下几十万大軍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数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12]它的胜利表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表现的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憾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精神教育和鼓舞无数的后来者,成为我党此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完全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1941年开始,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敌后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政治上采取“三三制”政权形式,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军事上积极反“扫荡”,很快克服了困难,巩固了根据地,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和延安精神。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也为使全国人民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罪恶阴谋,毛泽东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的这一举动被柳亚子称之为“弥天大勇”,震动了世界,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

  内战全面爆发后,面对着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一些人产生了畏惧与悲观心理,苏联领导人甚至致电中共中央,说中国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13]但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却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指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不但必须,而且一定能打败,毛泽东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压倒一切的革命勇气,武装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加强了中国人民的胜利信心,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起了极其伟大的作用。

  建国之初,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挑衅,敢不敢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进行战争较量,美国还是当时世界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长期战争创伤尚待医治,经济恢复刚刚开始,新区土改还没有进行,我军武器装备还很落后,如果出兵,能否胜利?毛泽东及其战友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缺点,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国力悬殊的较量。中国人民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也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取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0世纪60年代,苏共以“老子党”自居,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毛泽东率领全党进行同苏联霸权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拒绝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在中国建立长波无线电台及原子潜艇舰队等涉及中国主权的无理要求,毛泽东给予坚决拒绝。对此,苏共与中共关系急剧恶化,苏共与苏联政府单方面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并在新疆伊犁等地制造暴乱事件,大量增兵中苏边界,挑起边境战火。面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毛泽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指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要求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同修正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总之,毛泽东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不畏任何强暴,正视困难,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高超的斗争艺术与之做坚决的斗争,第一不怕,敢于斗争,第二要敢于胜利。

  (四)高屋建瓴的恢宏大气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看问题的角度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总揽全局,在看到事物当前的状态的同时,又以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预见到事物的未来,“当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许多人对战争将如何发展还不甚明了的时候”,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一书,在人们面前那样清晰而有说服力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篇论文具有如此强大的说服力量和震憾人心的力量,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8]这部著作批判了对抗日战争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为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奋斗一生的毛泽东,酷爱中国“往事越千年”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史籍,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史籍的了然于胸是毛泽东雄才大略、治国安邦闪光智慧的源头活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高论,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44年11月,毛泽东亲笔致信郭沫若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14]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郑重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要中国共产党人预防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5]正是因为毛泽东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在由夺取政权向执掌全国政权转变的历史转折关头,向全党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为全体党员打了预防针,中国共产党才在执掌全国政权后,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毛泽东之所以有高屋建瓴的雄才大略和恢宏大气,来自于他相信“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他总是依靠人民群众,坚决地坚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群众,和人民打成一片,这是毛泽东战胜任何敌人的根本保证,也是他的高屋建瓴的恢宏大气的根本源泉。此外,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还来自于他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的熟悉和了解,并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之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问题,再加上毛泽东个人的极其杰出的个人品质与才能,有了这三条,万户候在他是视为粪土,他的目标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天的人民大众。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者与苏联霸权主义者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小小寰球中的嗡嗡叫的几只可怜的苍蝇,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毛泽东感到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一切反动派与人民相比,都不过是纸老虎罢了,真正强大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二、“四气”的关系

  浩然正气、高远志气、弥天勇气、恢宏大气是毛泽东精神风貌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毛泽东伟大精神风貌的特征。其中浩然正气是其他三气的前提和基础。正是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这个基础,高远志气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也才有了弥天勇气和恢宏大气这样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力量。同时,也正是有了高远志气,弥天勇气和恢宏大气,浩然正气才得以宏扬、长存,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学习与宏扬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学习他的浩然正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学习他的高远志气,坚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学习他的弥天勇气,坚持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困难与障碍,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我们学习他的恢宏大气,要有全局观念,要有长远眼光与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ii.              [3]、[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50
iii.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
 iv.              [7](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131
 v.              [8]张一久—毛泽东读史(N)光明日报,1991-9-4
 vi.              [9]、[10]、[11]、[16]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1481.1838.1439
vii.              [1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
viii.              [14]胡绳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48-149
 ix.              [15]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7
 i.              [1]、[2]、[4]、[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1031.1001-1005,1094-1095.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辉典范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