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政治思想 > 高哲 冯石岗:毛泽东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贡献

高哲 冯石岗:毛泽东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贡献

作者:高 哲 冯石岗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确保我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重大战略决策。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尤其是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许多论述,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艰苦探索,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从党群关系、干部素质、领导体制和基层组织等四个方面探讨毛泽东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贡献。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执政的根本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⑴早在党执政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明确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⑵党执政以后,毛泽东更加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反复强调,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无论是在建国初期,还是三年困难时期,都经受住了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考验,没有被内忧外患的压力所压倒,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呢?毛泽东认为:首先,我们的党和广大党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出发”;⑶我们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⑷这样,我们党和党员同群众的关系才可能成为血与肉的关系,才能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其次,党员要在思想感情上与群众同甘共苦。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要和群众联系,要真正懂得群众的感情,要使群众的思想感情深入到我们的脑筋中来。”“我们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别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恶劣的现象”,“同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⑸

   最后,坚决而切实地反对官僚主义。在革命时期,党处在艰苦的环境中,未掌握国家政权,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就不能生存,因而那时不敢脱离群众。但执政以后,党掌了权,党员当了官,就容易脱离群众。所以建国不久,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鉴于部分党员以功臣自居、贪图享受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的滋长,遂于1950年5月1日发出指示,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重点是克服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1951年12月,毛泽东又亲自起草中共中央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要求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撤职,惩办,判处徒刑(劳动改造)直至枪毙一批最严重的贪污犯”,⑸并亲自批准枪毙了刘青山和张子善。1953年1月,他又为中央起草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党内指示,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要求各地“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分子的情况,并向他们展开坚决的斗争。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予法律的制裁”,“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群众。”⑺1956年4月,他再次指出:我们“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⑻1957年5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又开展了以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1962年底开始,在农村开展“四清”的同时,又在城市开展了反对为群众所痛恨的贪污盗窃、铺张浪费、官僚主义的运动。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坚决地和不断地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贪污浪费和违法乱纪,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⑼它们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党的执政能力,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毛泽东之所以用整风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是因为他认为,整风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是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党同人民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方法。所以他说;要使中国人民生活得好,要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我们现在要整风,将来还要整风,要不断地把我们身上的错误东西整掉,⑽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证明,只要坚决而又切实地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贪污浪费和干部的特殊化等歪风邪气和腐败行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亲密,党风就正,民心就顺,社会和谐,政通人和;反之,党风就不正,社风也不好,腐败现象就滋长蔓延,党就会脱离群众,党群关系就紧张,党的威望就大大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就大大削弱,甚至党的执政地位也会动摇。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执政的关键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组织领导人民依法治党治国治军,发展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谁来具体组织领导?归根到底靠党的各级干部。干部队伍的强弱和素质的高低,决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好坏、党的执政能力的大小和执政水平的高低,甚至决定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所以毛泽东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历来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⑾

   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依靠党的各级干部实现的,因而党的干部素质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干部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其中,首要的是政治素质。所以毛泽东十分强调干部的政治素质,他在谈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时说:“他们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们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他们必须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执行者,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必须养成善于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他们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⑿这就从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群众观点和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干部素质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对各级干部政治素质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思想素质是政治素质的基础。因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毛泽东一直强调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的东西。他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辨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⒀

   毛泽东在强调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技术和管理素质,使党的各级干部成为能领导人民治国建国的专家。195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希望,所有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地委书记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奋发努力,在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 ⒁为此,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他说:“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自动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钻进去,成为内行,这是我们的任务。” ⒂他要求通过学习,要组成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认为“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⒃

   由于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并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既懂政治,又懂经济和技术的干部,提高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所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⒄

   在新世纪,我们党要不断提高五种执政能力,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具备各种才能的干部;否则,一切都会落空。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三、不断完善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执政的保障

  所谓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方面,毛泽东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首要方面,是民主集中制。它既是党的组织原则,又是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在革命的非常时期,党只有集中领导、统一指挥,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所以,那时毛泽东执行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中,指出:“共产党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⒅我们党执政以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主权在民,所以毛泽东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时,则强调民主。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民主集中制时说:“要使全党、全民团结起来,就必须发扬民主,让人讲话。在党内是这样,在党外也是这样。”“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都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他说:现在有些同志,讨论问题不许别人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只要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决策科学化,否则就会失误。因为“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而“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无产阶级专政不能巩固,政权会不稳。”⒆

   第二、建立和健全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认为,“只有靠集体的政治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保证党的队伍的不可动摇的团结一致。”⒇他反对个人独断专行,说:“各级党委是执行集中领导的机关。但是,党委的决定,不是第一书记个人独断。在党委内部只应当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一书记同其他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21]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我们党建立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建国以后,从中央到基层,从厂矿到学校,都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建立了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毛泽东指出:“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22]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把这种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归纳为三十二字诀:“大权独揽,小权分散;集体决定,分头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这一坚持至今的领导体制,保证了我们党的领导的正确实施。

   第三、规定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也是领导体制的一部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中央和地方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利,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个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23]但毛泽东也反对不顾全局的地方主义,要求各地、各部门,在重大问题上,要请示报告,不能破坏统一,不能各自为政。

   对于执政党来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证明,党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党委决策的正确性,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把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当然,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但毛泽东所建立起来的那些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执政的基础

  党员是党的组成因素,基层党组织是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有力保证,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教育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党员素质的高低、作用的好坏,以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和整个党的先进性。因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党在建国后不久,就于1952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制定了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纯洁性,指出:“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必须坚决地阻止投机分子入党,妥善地洗刷投机分子出党。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24]他在讲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时说:“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的党,是劳动群众的先进的党。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掌握在劳动积极的先进分子手里。农村中的党支部书记不但在政治上应当是最先进的分子,而且必须力争成为生产能手,成为劳动模范。”[25]党的基层组织应成为朝气蓬勃的战斗堡垒。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应该是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团结统一的模范,实事求是的模范,远见卓识的模范,学习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应该“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而不应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26]党执政以后,毛泽东仍要求党员发挥这样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要闹名誉地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对此,他曾在济南的一次会议上,对一些党员干部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等行为,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由于毛泽东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严格要求党员,因而使我们的党保持了先进性,增强了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绝大多数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了我们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毛泽东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的宝贵财富。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宝贵财富,结合当前的实际加以发展,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措施、新办法。它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纲领。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全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全面贯彻《决定》,我们定能搞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使我们的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⑴⑶⒅:《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3卷第1094、1094~1095、821页。
⑵⑷[22]:《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4卷,第1438、1128、1341页。
⑸: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⑹⑺⑻⑼⑽⒀⒁⒂⒃⒄⒇[21][23][24]:《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54、73~74、272、73、411、145、145、144、144~145、327、96、820、275-276、20页。
⑾[26]:《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2卷,第534、522、523页。
⑿:见《人民日报》1964年7月14日。
⒆:《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19~820、824页。
[25]:毛泽东1963年5月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高哲(1930―),邯郸市毛泽东思想学会顾问,原会长,高级政工师。
冯石岗(1955―),邯郸市毛泽东思想学会会长,河北工程学院教授。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辉典范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