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政治思想 > 文锋: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

文锋: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

作者:文 锋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统一战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学说。这些理论主要有:1、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一个包括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2、我们的统一战线主要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基础;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3、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我们同资产阶级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4、对于国内各阶级的基本政策,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团结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的伟大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6、在少数民族地区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两件事,要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区域自治。7、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收回。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统一战线使我们找到了同盟军,找到了可以争取的对象,同时也找到了分化、瓦解敌人的强大武器。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统战理论的灵活运用,中国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下面,就毛泽东同志的统战思想,简单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8年,毛泽东在对共产党领导的十八年革命斗争经验进行总结时曾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0年之后,他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经验时又指出:“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毛泽东的这些话,道出了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统一战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敌强我弱的态势决定了我们需要建立统一战线。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重压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反动统治阶级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并且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力量异常强大;而中国的无产阶级与反革命力量相比要弱得多,其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1%,并且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因此,无产阶级要想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战胜三大敌人,只有同一切革命的阶级、阶层和其他进步力量结成联盟,才能取得胜利。其次,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特性决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长期受地主阶级的剥削,鸦片战争后又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处境异常艰难,他们有着强烈的革命要求,这就决定了他们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又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们一方面有革命的要求,但又缺乏革命的砌底性,是革命的中间派;而带买办性质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对象,但他们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甚至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打击主要敌人和状大自己,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建立暂时的统一战线。总之,“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二、建立统一战线需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在千变万化的革命进程中,毛泽东审时度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原则,主要:

   1、 根据不同时期和任务的变化建立不同内容的统一战线。

   由于每个具体时期的革命任务不同,因而在整个新民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都要求建立和发展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但其政治基础、任务和阶级构成是各不相同的。国民革命时期,我们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因此构成统一战线的阶级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这时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附和了反革命,因而此时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抗日战争时期,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主要目标,统一战线的构成阶级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具有广泛的民族性;解放战争时期,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主要目标,此时的统一战线更为广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阶级和阶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非劳动者的联盟;到了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完全统一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包括了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从上面各个时期统一战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统一战线内容是随着党的任务变化而变化的,总的原则就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

   2、建立统一战线,必须处理好与同盟者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总的来说,就是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农联盟,这是基础;另一个就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如何处理同农民、资产阶级的关系,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最基本问题,对此,毛泽东同志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说一下处理工农联盟的关系。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说过,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同广大农民联合,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毛泽东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毛泽东认为,由于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80%,因而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而农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此,制定适时的土地政策对我们至关重要。例如,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就实行了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分配方法;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更多的同盟者,我们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又制定了土改总路线,既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些土地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从而在人力和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我们应该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看不到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因而忽视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这是“左”倾关门主义;二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纲领、政策、思想、实践等看作一样的东西,忽视他们之间的原则差别,看不到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不但在极力影响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而且还在极力影响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看不到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一到革命同他们的私利相冲突时,他们就会叛变革命的事实,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大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就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害怕统一战线破裂,不敢与国民党右派分子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甚至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还一味地压制共产党,讨好国民党,结果使无产阶级丧失了革命的领导权,失去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最后遭到反革命武装的残酷镇压而失败。这是大革命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同样,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我党忘却了民族资产阶级有拥护革命的一面,忽视了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结果无形中使自己少了一份朋友,多了一份敌人,从而给革命带来不必要的阻力,这些错误都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毛泽东还告诉我们,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治路线,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就是指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采取“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3、建立统一战线,还需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是因为,统一战线是由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组成的联盟,他们既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参加统一战线的各方都应保持各自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当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否则就会破坏团结对敌的总方针;另外,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需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还有特殊的原因,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不仅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特定条件下,还有大资产阶级集团参加,由于大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他们总想依仗自己力量上的优势,通过统一战线消灭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抗日战争初期,王明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主张,就忽视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坚定的,不能改变的,但还必须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没有统一战线,就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我党在1937年和1945年的国共谈判中,都作过这种让步,从而促成了统一战线的建立。

   4、 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在统一战线中,哪个阶级掌握了领导权,它就能够在统一战线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并决定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应该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虽然就其性质来说,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已经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这种革命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在统一战线中,农民虽然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它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因而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它的软弱性、动摇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决定了它也不可能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因而,决不能让他们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其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有马列主义正确理论为指导,能够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预见运动发展趋势,提出符合实际、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因而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事实已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存在和发展,就能为革命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什么时候削弱、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就遭受挫折以至破裂,就会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当然,共产党的领导权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才得到的,主要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统战工作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不仅成为了执政党,而且还有了强大的武装力量,与1921年建党之初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移,由过去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变为现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时有人提出:统一战线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到底要不要?这要看它存在下去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对劳动人民事业、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利益还是没有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党把统战原则坚持下来,并将其理论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发展的结果,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关系就已开始,其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反帝、爱国,要求民主。毛泽东曾郑重宣布,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1948年,在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并通过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只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共产党内部有些同志在统一战线问题上表现出关门主义的不良倾向,比如说,对党外人士的职位安排上,有些党内同志不服气;在工商业问题上,有挤垮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农村工作中,拒绝与开明绅士、知识分子合作,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地防碍了统一战线的贯彻执行,也恰在此时,苏联在政党建设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毛泽东以苏为鉴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样就明确了我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其他方面的爱国民主人士,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起了积极作用。

   2、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人口近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所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左右。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不平衡,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确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的巩固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经过反复思考,并经过与政协委员的讨论,最终确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各少数民族的平等和自治,又保证了国家的团结与统一。
 
  3、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

   随着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的建立,我们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但还有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港澳必须收回,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具体的执行上,应讲究策略的灵活性,究竟在什么时候收复,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复,应按问题的性质及具体情况分别处理,比如,在建国初期,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保留与西方交往的国际通道,港澳可以“暂时不动”、“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待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再收回主权。对于台湾问题,党中央开始是准备以武力方式解决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美国的干涉,使问题受阻,后来党中央提出和平解决台湾,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并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所有这些都为后来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总体概括,当然,还有许多内容不可能一一细说。

  总之,毛泽东的统战思想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他所提出的统战原则,处理矛盾的方法,对解决当今的统战问题,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中共迁安市委党校 文锋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辉典范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