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政治思想 > 李永山:略论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李永山:略论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安徽财贸学院 李永山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7-17

 《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写于一九三O年五月,它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第一篇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形成。

(一)

  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同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样,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是其开始形成的时期,其主要代表作是《反对本本主义》、《井冈山的斗争》等,在此之前,中国所有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都没有像这篇文章那样具有方法论意义,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那个时候产生,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1.《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写作之前,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提供从理论上创立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可能。

   第一,大革命失败以前,党在理论工作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党内许多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写了许多普及马列主义的文章,并开始试图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和说明中国的社会现象,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但这些著作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这些文章的内容而言,都还处在马克思主义的“启蒙”阶段。

   第二,党处在幼年时期,中国革命主要任务是由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因而,当时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般的说是照抄共产国际的,是按列宁、斯大林的指示办的,例如,关于国共合作,是按共产国际决议办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认识和党的二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是搬用了列宁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理论,这就使我们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缺乏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对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的自觉性严重不足,也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方法论。

   第三,认识的发展总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虽然在大革命失败以前,党开始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革命领导权、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统一战线、农民同盟军等问题,已经有了切合实际的认识,但这些研究还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自觉性,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远末被认识,因而也就不具备形成方法论的认识基础。

   2.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开始形成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第一,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迫切要求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坚骨干“上山下乡”,展现了群雄四起的大好局面。他们在农村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遇到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全局的大问题,中国革命是否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红色政权和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全局中居于何种地位,它能不能长期存在?在长期的农村环境中,能否保持和怎样保持党和军队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等等。这些问题,在马列主义的著作中、在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中,是不可能找到现成答案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去研究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研究中国的革命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探讨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方针和策略,这就越来越自觉的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自觉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之中,从而,开始形成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二,到一九三O年五月,马列义基本理同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成果,特别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暴力革命学说和农民同盟军的理论,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初步解决了农村环境下建党建军建政的问题、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问题、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等等,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性的经验总结。

   第三,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在当时提出了解决中国革命方法论的客观要求。在建党初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曾经起过促进作用,但共产国际远离中国,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们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苏联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发号施令,而党内有些同志却惟命是从,机械地照抄照搬。接连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挫折和失败教训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引导中国革命发展,并不断取得胜利,就必须批判教条主义,并从理论上解决中国革命方法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以反对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倾向,阐明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方法论。

   所以,《反对本本主义》并不是毛泽东一时的即兴之作,它是在当时主客观条件都己具备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是时代的产物,是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

  我们讲《反对本本主义》,不仅仅因为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更主要的是因为这篇著作的内容已经包含了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主要观点。

   1.《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提出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著名论断,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一方面,毛泽东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思维和存在、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既指明科学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又突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性统一。另一方面,毛泽东在这里又把辩证法引进认识论,他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与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来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这一论断、体现了两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则是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是在毛泽东思想方法论产生的基础,也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形成的标志。

   2.《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群众路线的思想。

   为了进一步解决如何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调查研究的理论。调查研究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人民群众即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在当时的认识是至深的。他明确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尤其是毛泽东反复强调:调查研究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查对象应包括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士兵等,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又要有斗争经验的年轻人,调查中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向群众寻求真理,将群众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调查研究,透彻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是通过调查研究,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国情,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如毛泽东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理论等等,无一不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查研究就是实事求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把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融为一体,把党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融为一体。调查研究的理论,既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又一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又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开始形成的第二个标志。

   3.《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这个论断着重解决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要依靠谁去结合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国情之复杂,举世罕见,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既然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强调一定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那么就只能依靠亲身参加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同志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去探讨、去创造。对这个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论断,他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这个论断,一方面阐明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另一方面又阐述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在当时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下,毛泽东敢于如此明确的提出独立自主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他的伟大革命胆略和科学的求实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后来又多次阐述独立自主的思想,并作为我党的立足点和外交方针的基点。

   《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三。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弘扬井冈山精神的光辉典范
·杨晓伟:毛泽东精神风貌的主要特征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