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主席(以下简称毛):记得我第一次见你时,建议 你们在昆明设总领事。当时在你们看来,昆明是个黑暗的地 方。现在你们设了总领事,可以了解昆明是一个很光明的、 对你们很友好的地方。 吴努总理(以下简称努):是的。交朋友初次见面总是不 熟悉,没有见面前总是互相不信任的,见面后,互相疑惧的 心理会自然消除。 毛:缅甸有一支队伍跑到我们这边来。你曾对我提过这 件事。 周恩来总理(以下简称周):他们现在在贵州,从事农业 生产,其中有些人已跟中国妇女结了婚,他们不肯回去。 毛:他们很希望我们能武装他们打回去,我们告诉他们 可以收容他们,但不能武装他们,中缅必须友好。他们有几 十个人,是克钦族〔242〕吧? 努:是克钦族。 毛:现在要签订中缅边界条约了,只要双方友好,边界 问题就好解决。 努:中缅边界条约能很快地完成,这完全是由于两国的 友好,不然是完不成的。这种友好不是一般的友好,只是一 般的随随便便的友好就不能保持长久,只有在五项原则〔98〕 基础上的友好,才能永久存在。 毛:你讲得很对。互不损害,我不损害你,你不损害我, 这是消极的一面;还有积极的一面,是互相有利。过去有一 个时期,中缅边界搞得相当紧张。后来我们派了个将军去边 界看了看,发现没有必要那么紧张,以后情况就好多了。双 方军队都驻在边界上,不如后退一些好,何必那样紧张呢? 努:是这样的,上次见主席时谈到此事。 毛:完全没有必要紧张,队伍隔远一点好,双方在边界 各隔二十公里。这一点,现在我们和尼泊尔已达成协议。 周:跟尼泊尔已经实现了。 毛:这样做, 对印度还有困难,他们觉得对他们不利。 尼泊尔不怕,就达成了协议。我们在西藏剿匪时和尼泊尔发 生点误会,责任在我们这方面。我们已经道歉,作了赔偿了。 公事公办,是则是,非则非。中缅边界上没有发生过打死人 的事吧? 周:中缅边界上也发生过一两次这样的事件,但作为边 民纠纷,由双方地方上很友好地解决了。 努:在瓦邦发生过,但是由于在发生之前两国就有友好 的基础,事情没有发展得那样严重,中国方面损失大些,不 过中国没有提出要赔偿。 毛:友好嘛! 事件不是双方上边造成的,是边民冲突。 努:边界冲突是可以防止的。主席讲得对,双方军队隔 远些,并且对边民加强友好教育就行。相信中国在这方面已 经做得很好了。 毛:听说你们给我国一百万边民送了大米和盐? 周:送给了二千吨大米、一千吨盐,已准备好了,后天 就给边民。 毛:这就是友好的表现。我们怎么回礼?送什么? 周:我们给缅甸一百二十万边民送花布和瓷盘,明年一 月四日我们去仰光,双方换文时发给缅甸边民。吴努总理还 邀请了陈毅〔243〕同志、罗瑞卿〔244〕同志和他们两位的 夫人。 努:欢迎他们参加一月四日的独立节,并希望泼水节再 去。 毛:泼水节在什么时候? 努:关于泼水节的情况,周总理阁下知道得很清楚。 周:今年我参加了他们的泼水节。昨天我们三人坐敞篷 车,也“泼水”了。 努:昨天风很冷,吹得脖子发硬了。 毛:雨落得很好,对种麦子很有好处。 努:我很高兴。 毛:这两年雨水少些,受点旱灾,今年比去年严重,希 望明年有个好收成。 努:我也是同样的心情。
根据谈话记录稿刊印。
* 这是毛泽东同缅甸总理吴努谈话的一部分。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