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第十一卷 > 在一九六五年《哲学研究》第四期上的批语

在一九六五年《哲学研究》第四期上的批语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11-10

(一九六五年)

  一

  1965年,《哲学研究》第二期〔1〕,赵纪彬〔2〕,《论语新探》〔3〕。

  二

  孔门充满矛盾论。〔4〕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 这一期登载了赵纪彬《关于“一”“二”范畴的形成过程问题》一文,它是作者《释一二》一书初稿的第二章。《释一二》一书是就《经》《子》中“一”“二”及其孳乳各字的演进史迹,探索先秦辩证法观与形而上学观的斗争及发展规律,共分十一章。

  〔2〕 赵纪彬,当时是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教授。

  〔3〕 《论语新探》,赵纪彬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出版。

  〔4〕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六五年《哲学研究》第四期第四十四页赵纪彬《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源及其矛盾调和论的逻辑归宿》一文标题上方写的批语。这篇文章讲了六个问题:一、春秋末期阶级斗争的发展与“和”“同”字义的转化;二、有若、樊迟思想中的“和”“同”新字义;三、从“民不服”看“举贤”“德治”的阶级斗争意义;四、“仁”的矛盾调和原理与“一以贯之”的方法论;五、“闻一知十”与“闻一知二”两种矛盾观的对立;六、孔门的支派萌芽及其思想斗争的逻辑前景。这篇文章是作者《释一二》一书初稿的第三章。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改造学校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1〕
·毛泽东等祝贺古巴解放七周年的电报
·在一九六五年《哲学研究》第四期上的批语
·重读《长冈乡调查》时写的批注〔1〕
·七 律 洪 都
·在李达〔1〕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上的批注〔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