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毛泽东军事文集》 > 第一卷 > 目前形势与战略方针〔1

目前形势与战略方针〔1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9-14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五日)                     
                                                     
朱张刘,徐陈〔2〕并转任贺萧关夏〔3〕诸同志:       
  目前形势及战略方针:                             
  (一)国内及国际的政治形势均取着暴风雨般的姿态向 
前发展,党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有第一步的成就。目前议事
日程上的具体任务是建立西北国防政府〔4〕,争取迅速对 
日作战,以走向建立全国国防政府,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二)西北的形势是:红军与东北军取得密切合作,与 
杨虎城邓宝珊〔5〕亦有联系。胡宗南〔6〕由山西向陕南,
王均〔7〕在汉中,毛炳文〔8〕在甘南,阎锡山〔9〕受 
红军重大打击后,现只能出八团入陕。汤恩伯〔10〕率十 
八团(四个师)准备入陕,亦颇动摇。于学忠〔11〕率两 
师在兰州、天水间,奉军〔12〕主力在洛水、环水、泾水 
流域,陕军〔13〕在韩城、宜川线,马鸿宾〔14〕主力
在宁夏,马麟〔15〕在青海,一部在兰州以西。红军西渡 
后,向陕甘宁发展,策应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16〕,猛 
力发展苏区,渐次接近外蒙。外蒙与苏联订立了军事互助条 
约,国际盼望红军靠近外蒙、新疆。
  (三)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宜趁此十分有利时机与有 
利气候速定大计,或出甘肃,或出青海。在兄等大计决定之
后,一方面军适时向天水、兰州出动,进一步策应兄等,使 
蒋军不能拦阻。至于奉军已与秘密约定不加拦阻。         
  (四)兄处情况与计划甚盼速告。                   
                                                     
                 育英〔17〕 洛甫 泽东 恩来                    
                 博古 德怀 林彪 海东〔18〕
                                                   
                                      二十五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 这是毛泽东和洛甫(张闻天)、周恩来等给活
动在四川甘孜地区的红军总部暨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并转第二、
第六军团领导人的电报。
  〔2〕 朱张刘,指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当时分别
任红军总司令、总政治委员和总参谋长。徐陈,指徐向前、
陈昌浩,当时分别任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和总政治委员。
  〔3〕 任贺,指任弼时、贺龙,当时分别任红军第二、
第六军团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总指挥部
总指挥兼第二军团军团长。萧,指萧克,当时任红军第六军
团军团长。关,指关向应,当时任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总指
挥部副政治委员兼红军第二军团副政治委员。夏,指夏曦,
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当时夏曦已牺牲,因通讯不便,
中央尚不知晓。
  〔4〕 这是中共中央当时的主张。一九三六年九月,
中共中央为实现全国一致抗日,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
号,改变了建立地区性国防政府的政策。
  〔5〕 杨虎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
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
总司令部新编第一军军长。
  〔6〕 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
部第一军军长。
  〔7〕 王均,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部
第三军军长。
  〔8〕 毛炳文,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令
部第三十七军军长。
  〔9〕 阎锡山,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
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10〕 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军长。
  〔11〕 于学忠,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
令部第五十一军军长。
  〔12〕 奉军,指当时张学良所率之国民党军东北军。
  〔13〕 陕军,指当时杨虎城所率之国民党军第十七
路军。
  〔14〕 马鸿宾,当时任国民党军西北“剿匪”总司
令部第三十五师师长。
  〔15〕 马麟,当时任国民党青海省政府主席,一九
三六年六月因受马步芳排挤,被迫出国。
  〔16〕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
与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五日,红军第二军团、第六
军团和第三十二军(原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于红军一、
四方面军会师后改编为第三十二军,随第四方面军行动)合
编为红军第二方面军。此电发出时,第二方面军尚未正式编
成。
  〔17〕 育英,即林育英,又名张浩,中共驻共产国
际代表团所派代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由苏联抵陕北。
  〔18〕 博古,即秦邦宪,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任。德怀,即
彭德怀,当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第一方面
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当时任红
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海东,即徐海东,当时任红
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军团长。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军 应同进同退〔1〕
·与南京谈判的主要内容〔1
·与南京谈判的主要内容〔1
·向南京方面要求增加防地〔1〕
·国内和平实现后的形势和任务〔1〕
·关于剿匪的基本方针〔1〕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