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牛物质文化”是晶牛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物质财富积淀,又是晶牛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企业与人一样是“富而思文”,经济的贫困带来文化上的贫困。晶牛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0年的邢台市玻璃厂,当时仅有年产10万标箱的小型平拉玻璃窑。从1986年起,连续多年 亏损,到1991年底已负债4600万元,累计亏损1400万元。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很难产生文化的冲动。晶牛集团的物质文化建设真正好转是自1992年开始的,历经13年变革,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实力全面增长,物质文化建设就突出了:一是晶牛技术装备领先国内,有了采用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4条浮法生产线。二是企业新产品多,创新开发了100多个产品。三是资产规模变大,资产规模比92年翻了22倍,年销售增长了13倍,职工收入也增长了10倍。四是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增长的新路子: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坚持虚实相兼;在历史与现代的关系上,坚持扬弃创新;在道德建设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坚持以德治企;在资本运营上,坚持以无生有。晶牛是干一步,想一步,想一步,干一步,干着又想,想着又干,使晶牛物质文化建设始终具有极强的生长性。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