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思想研究 > 朱向东:别怕孔夫子 别怕马克思也别怕教授

朱向东:别怕孔夫子 别怕马克思也别怕教授

作者:朱向东   来源:晶牛毛泽东思想网 点击:: 日期:2007-09-27

——读《毛泽东传》有感之二

 

19581月南宁会议,到3月成都会议,再到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近半年时间里,毛泽东同志多次谈到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问题。他针对人们厚古薄今、崇洋迷外、怕教授、怕马克思等迷信思想,号召人们要敢想、敢说、敢做。虽然是近50年前的讲话,但今天读来仍然倍感亲切,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一)迷信圣贤、迷信导师、迷信教授会自卑,失去自信。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同志有几怕。第一种怕教授,第二种怕马克思。以为马克思住在很高的楼上,要搭很长的梯子才能爬上去。我看楼下的不要怕楼上的人。列宁说的、做的,许多东西都超过了马克思。我们做的也有许多超过了马克思。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里出理论。我们干成功了,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来就是理论。”他说:“不要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我们中国被帝国主义压迫了一百多年。他们总是宣传那一套:要服从洋人。封建主义又宣传那一套:要服从孔夫子。对外国人来说,我们不行。对孔夫子来说,我们也不行。总之,这都是迷信,一切迷信都要打破”(转自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第81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二)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

1958116,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说:“世界上大发明家,往往不是大知识分子,都是青年。王弼二十二岁死,颜回活了三十二岁,后生可畏。周瑜二十几岁、李世民十几岁当总司令”(同上书,第772页)。1958322,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说:“自古以来,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孔子不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搞起来?耶稣开始有什么学问?释迦牟尼十九岁创佛教,学问是后来慢慢学来的。孙中山年轻时有什么学问,不过高中程度。马克思开始创立辩证唯物论,年纪也很轻,他的学问是后来学的。马克思开始著书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写《共产党宣言》时,不过三十岁左右,学派已经形成了。那时马克思所批判的人,都是一些当时资产阶级博学家,如李嘉图、亚当﹒斯密、黑格尔等。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青年人抓住一个真理,就所向披靡,所以老年人是比不过他们的”(同上书,第797798页)。195858,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引用大量事例,说明自古以来,大学问家、发明家,开头都是年轻人,被人看不起的人,受压迫的人,或者学问比较少的人。

 

(三)要敢想、敢说、敢做。

 

毛泽东说:“我们的同志不要被大学问家、权威、名人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劳动人民蕴藏着的创造性、积极性很丰富,过去就是上层建筑——党和政府不提倡,或提倡不够,压制住了,没有爆发出来。”“要破除迷信,不要怕教授,不要怕马克思。”1958518日,毛泽东对《关于安东机器厂试制成功三十匹马力拖拉机的报告》写了一段批语,题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同上书,第816817页)。

 

二、几点感想

 

 

(一)不要怕孔夫子

 

近年来,有些人打着弘扬民族文化、弘扬国学等旗号,又搞起了“尊孔复儒”活动,除了每年一次声势浩大的祭孔仪式,频繁举办儒家思想讲座、学术研讨会,大量出版注释《论语》的图书,一些地方还办起了以读《论语》为主的私塾,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像旧社会那样整日里“之乎者也、背书诵经”。笔者认为,在打倒孔家店近百年之后,在人类社会已进入民主、平等、竞争、创新的信息时代,再搞儒家那一套是不正常的、不合时宜的,说严重点儿是开历史的倒车。

 

我们中国人有个不好的思维习惯——走极端:说什么好,就好的十全十美,无可挑剔;说什么坏,就坏得一无是处,一塌糊涂。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时全盘否定儒家,今天“尊孔复儒”又对儒家全盘肯定。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对待孔夫子、儒学、儒家道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弘扬其真正属于优秀文化遗产的部分,抛弃其落后、腐朽的东西。

 

自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1911年辛亥革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垮台,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它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有巨大贡献。儒家思想中有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天生万物,惟人为贵,”“民为贵”等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政治主张;“民以食为天,”要“知民稼穑之艰难”等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贱、人人受教育的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可杀,不可辱,”尊重人格尊严和独立意志;“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体现了博爱和大同思想;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民族、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境界;等等。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本质上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属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封建社会的没落,儒家道统已经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成为阻挡社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封建制度绵延两千多年垂而不死、腐而不朽,扼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五千年辉煌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却不断蒙受挨打、赔款的耻辱,虽然原因复杂,但是儒家道统的消极作用难辞其咎。孔子在世界观上相信天命,强调“知命,”承认“君权神授;”在认识论上,他坚持“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唯心论;在政治上,他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用封建礼教维护地主贵族的等级特权;他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严重地扼杀了人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竞争意识;他重男轻女,鄙视劳动,歧视劳动人民;他拼命宣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就是制造社会不平等,培养人们的奴性,让人们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安分守己,不许革新、不许革命,而统治阶级却可以为所欲为,横行霸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反动的统治阶级才竭力鼓吹孔孟之道,革命阶级历来是反对孔孟之道的,广大劳动人民则是孔孟之道的最大受害者。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等级特权为宗旨的儒家道统,与民主、平等、竞争、创新为特征的现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善良的人们一定擦亮眼睛,看穿那些“尊孔复儒”的人,是想向人们灌输精神鸦片,是借古人骗钱,还是别的什么目的?!

 

(二)不要怕马克思,不要怕洋人

 

1、不要怕马克思

毛泽东说不要怕马克思,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1957311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分组讨论时,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批评?毛泽东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能够批评倒,能够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理,那么这个东西就不行了。所以,不存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的问题”(同上书,第629页)。1958322日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不能抄书照搬。一有迷信就把我们脑子镇压住了,不敢跳出圈子想问题”(同上书,第797页)。根据笔者理解,首先,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神秘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总结,来源于革命实践,又反过来指导革命实践。他们的书是专门为工人群众写的,所以没有什么神秘的。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的道路。列宁领导俄共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领导中共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他们创立的基本原理。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地照搬书本,那样会束缚自己的手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大体有三种:第一种是教条主义。主要在“四人帮”时期,现在这种人很少了。第二种是过时论,即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些人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变色后,又否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把它们批的“体无完肤”。第三种是实用主义。这种人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有利的就肯定,对自己不利的就否定。

 

诚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恩关于某些具体问题的结论可能过时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并有反作用)、立场(站在最广大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一边)、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没有过时,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如果把这些最根本的东西也丢掉了,那就不再是共产党了。

 

2、不要怕洋人

 

中国人怕洋人有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怕?因为自己落后,洋人强大,与人家一交手就吃败仗,然后割地赔款。什么人怕洋人?反动统治者、腐败官僚,他们不怕百姓生灵涂炭,不怕国破家亡,就怕失去自己的权位、失去荒淫奢侈的生活。他们宁肯当洋奴也要保住自己的封建王朝。欺软怕硬是普遍的逻辑,你越怕洋人越欺负你,于是泱泱大国成为列强的屠宰场。近百年的屈辱史强烈刺激着毛泽东的神经,他用人民的力量教训了那些欺人太甚的洋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地站立起来。笔者理解,毛泽东关于不要怕洋人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过去中国人打不过洋人,首先精神上就被人家吓倒了,其次是群众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而朝廷的军队,将领们醉心于争权夺利、巧取豪夺,哪有心思练兵习武。所以打起仗来必然是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人民的支持,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鬼子,这是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战胜洋人。在朝鲜战场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又打败了优势装备的美国鬼子。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面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就变成了纸老虎。

 

第二,以斗争求合作。在处理与帝国主义、超级大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不能一味地妥协、迁就、退让,要以斗争求合作。毛泽东在处理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中,都体现了以斗争求合作、不拿原则作交易的思想。当赫鲁晓夫背叛马克思主义、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的时候,毛泽东毅然决然地与其决裂。从40年代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军队开始,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反华反共的政策,他们控制台湾,发动侵朝、侵越战争;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坚决斗争,终于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跑到北京来求和。中美关系大门打开后,我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都实现了正常化。

 

第三,自力更生为主,引进技术和争取外援为辅。首先,要学习一切国家的长处。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85页)。其次,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早在1945110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就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过分依赖引进技术,结果自己的创造能力日益下降,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几乎都被外国品牌垄断。被中国领导人当作战略伙伴的美国,不但它自己限制对华技术输出,而且不让欧盟对华军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中国既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又有市场上的竞争,他们怎么可能把先进技术卖给你,帮你实现现代化?严酷的现实一再打破中国某些蠢人的美梦,可是,这些人就是不能猛醒。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买不起。再次,关键在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1955年对《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578页)。中国人并不笨,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种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领先于世界。在当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华人、华裔科学家、教授、工程师等高科技人才占全美1/3以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智慧在华人的大脑里,美国的金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目前,我国的官本位和严重的腐败,我国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不利于人们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和劳动人民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三)不要怕教授

 

毛泽东在这里所讲的教授是指那些有“一大堆学问”的专家、学术权威、名人。笔者认为,对这些教授(专家、权威、名人)应采取以下态度:首先,要尊重教授。在现代社会,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授、专家、权威是国家栋梁、社会精英,是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因此,一定要充分尊重它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其次,不要迷信教授。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都不能穷尽真理。比如一位专家可能系统地掌握了某个领域或某个专业的知识,但是他不能垄断或阻碍该领域(或专业)的发展,别人随时可能超过他而取代其权威地位;另一方面,他对别的领域、别的专业恐怕就是门外汉、甚至一无所知的外行。所以不要过分迷信权威,过分迷信权威,会压制年轻人,妨碍科技进步。毛泽东时代的教授(专家、权威、名人)很少,都是名副其实的专家、权威。现在不同了,由于体制弊端和学术腐败等原因,教授、专家满天飞、目不暇接,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打着“专家”、“教授”旗号的人骗吃、骗喝、骗钱、骗荣誉,愚弄百姓、混淆视听。当然,专家、教授也有个立场问题,是站在平民百姓一边、还是站在少数富人一边,或是站在特权阶层一边。某些所谓“经济学家”坦言改革的根本是私有化,但是他们主张的私有化不是全民平等的,而是按权分配的,实质上是官有化。老百姓绝对不会喜欢这样的专家教授。第三,创造新人辈出的环境。科技界、学术界最怕论资排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要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给年轻才俊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王二路:浅谈延安时期的文化运动
·魏法谱:哲学视阈中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杨安福:毛泽东何以如此伟大?
·王二路:毛泽东没有一个私敌
·王二路:想起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作的诗
·张俊国: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探析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