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第七卷 > 介绍一个合作社

介绍一个合作社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8-29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日)
                 一



  “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1],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共产

主义精神在全国蓬勃发展。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群众中的落后阶

层奋发起来努力赶上先进阶层,这个事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革命

(生产关系方面尚未完成改造的部分)、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正在向前奋进。由此看来,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

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2]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

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

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过去的剥削阶级完全陷

落在劳动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他们不想变也得变。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

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有的,那也无关大局。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和上

层建筑的其他不适用的部分,一天一天地土崩瓦解了。彻底扫除这些垃圾,

仍然需要时间;这些东西崩溃之势已成,则是确定无疑的了。除了别的特点

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

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大字报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新式武器,城市、乡村、工

厂、合作社、商店、机关、学校、部队、街道,总之一切有群众的地方,都

可以使用。已经普遍使用起来了,应当永远使用下去。清人龚自珍诗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大字报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冲破了。我现在向全国七十几万个合作社

的同志们,以及城市里的同志们推荐一个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封

丘县,叫做应举社,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

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



                1958年4月15日,于广州

               根据《红旗》一九五八年第一期刊

               印。已编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

                 种本。(有毛泽东手稿)



                 二



  刘、邓、周、陈、乔木、吴冷西[3]各同志:



  此件请审阅。如同意,请冷西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毛 泽 东

                    四月十五日



  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说“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

点时间赶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余地的。“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

仍不变。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指中共河南省封丘县委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日给毛泽东的报告。

报告介绍了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依靠合作社集体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

改变落后面貌的事迹。这个报告同毛泽东的文章一起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六月

一日出版的《红旗》杂志创刊号上。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毛泽东在中南海

接见了河南省封丘县应举农业社社长崔希彦、内务部农村救济司司长熊天荆、

河南省民政厅厅长施德生、封丘县县长张剑南。这次接见的情况,新华社记

者写成通讯《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刊载在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人

民日报》上。其中有这样的报道:



  毛主席首先问封丘县县长张剑南:



  “应举社的那篇报告是谁写的?”



  张剑南一听就知道毛主席指的是“红旗”杂志上发表的那篇“一个苦战

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的报告。他马上告诉毛主席:“是中共封丘县委

第一书记韩洪绪同志写的。”



  “那篇报告写得很好。”毛主席还问:“韩洪绪同志读了多少书?”



  “战前在高小毕业。”



  毛主席就称赞说:“不容易,不容易,高小程度就能写出这样好的报告,

真不容易!”



  毛主席又问了韩洪绪工作的情况,张剑南都一一向毛主席作了介绍。



  “你们的合作社,为什么叫应举社?”毛主席同崔希彦开始了有趣的谈

话。



  “我们村里过去出了一名文举,这个举人,同一般的举人不一样,他不

剥削人,靠自力更生维持生活。我们的合作社也是依靠自力更生进行生产渡

荒的,所以就叫应举社。”



  毛主席听得笑了起来,“很有意思!”他说:“你们过去是一个穷社,

经过几年的努力就改变了面貌,再过几年你们还会更好!”



  “这些成绩都是由于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取得的。我们合作

社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崔希彦说。



  毛主席摇摇手说:“不,不,这是由于你们合作社全体社员的努力,才

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全国的事情要办好,就要依靠全国六亿人民的努力。”



  毛主席又问:“应举社的小麦每亩收了多少斤?”



  “估产是每亩一百五十斤。”



  毛主席算了一下以后说:“你们计划每亩产八百斤,小麦每亩只能收一

百五十斤,还有六百多斤,今年是不是有把握实现亩产八百斤?”



  “完全有把握,而且争取超过。”崔希彦满怀信心地回答。



  …………



  燃着一支香烟,毛主席亲切地对崔希彦说:“要戒骄戒躁,干部和群众

要紧密地团结,要把红旗永远插在你们社里,让红旗越插越高。”



  崔希彦听着毛主席的教导,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只是说:“我们

一定要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作。”



  “你们合作社的交通方便不方便?”毛主席又问崔希彦。



  “交通很方便,在新乡下火车以后,有汽车直通我们的合作社,周围的

公路也四通八达。”



  这时,毛主席和内务部农村救济司司长熊天荆、河南省民政厅厅长施德

生谈起了民政工作,熊天荆和施德生把民政工作的内容一一讲给毛主席听,

共有二十多种。



  “这么多,能作完吗?”



  “在省里,除这些工作外,党交给我们的其他工作,我们同样是完成的。

”施德生说。



  “过去有人提意见,说民政工作头绪多不好作。谢觉哉部长批判了这种

意见,他说,民政工作就是作人的工作,别的部门不管的事情,我们都要管

起来。”熊天荆说。



  “你的意见呢?”毛主席问熊天荆。



  “我同意谢部长的意见,只要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就应该努力去

完成。”



  “对了,民政工作就是作人的工作,不要怕麻烦。”毛主席乐得笑开了。



  …………



  〔2〕 这段话原手稿为:“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

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胡乔木在综合

各同志意见时,写了一个建议:“原说十五年赶上英国,现说不需要从前所

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二十五年就可以赶上英美,似觉复杂;可否改为:我国

赶上英国固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是赶上美国,也不需要从前所想的……?”

,毛泽东在本篇(二)中的一段批语,就是针对这段话的修改而写的。《红

旗》杂志发表时,改为现在这个表述。



  〔3〕 刘,指刘少奇。邓,指邓小平,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

院副总理。周,指周恩来。陈,指陈云,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

总理。乔木,即胡乔木,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吴冷西,当时任

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



第177-182页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关于谈哲学等问题给
·祝贺锡兰[1]国庆的电报
·对驻英代办处关于英国
·对中央外事小组文件[1]和中央转发
·对中央关于在对外关系中
·接受罗马尼亚新任驻华大使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