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第十二卷 > 对《毛主席诗词》(注释本)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修改和批语〔1

对《毛主席诗词》(注释本)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修改和批语〔1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11-14

一九六六年四月)

                                                                        一

  一九三○年六月,中央红军由福建汀州(长汀)进军江西。七月,又从江西向湖南进军,准备第二次攻取长沙,结果未能攻入。在当时敌我力量对比的条件下,敌人已有准备,进攻长沙是不正确的。但当时由于蒋、冯、阎在河南大混战〔2〕,南方湘赣诸省在半年之内,除长沙、南昌诸城之外,其余地方都无强敌。所以红军乘此机会,攻取了大片地区,扩大了部队,为粉碎第一次敌人的“围剿”准备了条件。由于毛泽东同志的说服,中央红军的干部终于改变作战方针,分兵攻取茶陵、攸县、醴陵、萍乡、吉安、峡江、新喻等地,使红军力量和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首词是写红军在进军中的豪情壮志的。〔3〕根据毛泽东修改刊印。

                                                                       二

  可以。

                                                                       三

  已阅。

  退乔木。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一九六六年四月五日给毛泽东写信说,在主席诗词注释本中,有两三处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请示。

        (一)对《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根据总政几位同志的建议,参照《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注释,作了一个题注,不知是否适当?请批示。本篇一是毛泽东对这个题注所作的修改,其中用宋体字排印的是毛泽东加写和改写的文字。

      (二)《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据袁水拍同志告主席意见,仍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七律·送瘟神》一诗中的“千村薜苈人遗矢”,据读者来信和查阅有关典籍,拟改作“千村薜荔人遗矢”。以上两处正文的更动,未知可否?请一并指示。在这两条后面,毛泽东写了一个批语,即本篇二。

  本篇三写在胡乔木给毛泽东请示信的信封上。

  〔2〕 蒋,指蒋介石。冯,指冯玉祥。阎,指阎锡山。一九三○年三、四月间,阎锡山、冯玉祥以“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名义,通电反蒋,引发了一场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混战,史称“中原大战”。

  〔3〕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对这条题注稿作了修订。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又作了个别文字的修改。现在的文字是:“一九三○年六月,红军第一军团(开始称第一路军)由福建省汀州(长汀)进军江西省。八月,从江西向湖南进军,在浏阳东北同彭德怀领导的红军第三军团会合,并决定共同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九月,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未克。守敌强而有备,红军不宜攻坚。同年夏由于蒋、冯(玉祥)、阎(锡山)正在河南等地混战,数月之内江西、湖南一带,除长沙、南昌等大中城市外,都无强敌。因此,毛泽东说服红一方面军的干部改变当时立三路线的党中央指示的夺取湘鄂赣三省省会的冒险方针,分兵攻取茶陵、攸县、醴陵、萍乡、吉安、峡江、新喻(今新余)等地,占领了大片地区,扩大了部队,为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准备了条件。这首词写的是红军六月、七月进军中的豪迈心情。”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对国防科委关于发射“东风三号”中程地地导弹请示报告
·毛泽东等祝贺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八周年的电报
·对《人民日报》转发会宁县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
·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
·对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对敌斗争中应注意掌握政策的
·关于徐州两派群众组织要大联合的意见〔1〕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