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 第一卷 > 关于修改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给刘少奇的信(一九五○年六月四日)

关于修改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给刘少奇的信(一九五○年六月四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8-18

少奇同志:
此件〔1〕看过,很好,很有用。有些修改,请再酌。说富农的部分长了,反而不清楚,有些则说得不大适当,故删去一大部。加上一九四六年以后一段经验〔2〕,借以纠正一部分同志已经有了的一种错觉,说过去的“左”倾错误是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土地法大纲上规定了没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原故。如果没有这段说明,则不能纠正此种错觉。
所谓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亦称生产手段)两部分。所谓生产资料,在农村中,首先是土地,其次是农具、牲畜,房屋〔3〕等。粮食是农民利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我们将从地主手里没收的粮食亦和其他被没收的东西列在一起称为生产资料也是可以的,因为这种粮食具有资金的性质。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即财产的所有权关系。生产资料的使用,例如农民使用(租用)地主的土地,只是地主对于土地的所有关系的结果,这种所有关系表现为佃农对地主的隶属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即是生产关系。过去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二元论(甚至是多元论)的错误,将生产关系和使用关系并列,又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并列,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把问题弄得很糊涂,划错了许多人的阶级成分。曾于一九四七年冬季叫乔木〔4〕写了一个文件,题为“中国各社会阶级及其待遇的规定”〔5〕,其前面两章是我写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可以参看。
毛   泽   东
六月四日下午
根据《毛泽东书信选集》刊印,(有手稿)

注   释
〔1〕   指刘少奇准备向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的草稿。
〔2〕   见本册《对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草稿的修改》第二部分(第386—387页)。
〔3〕   这里的“房屋”指作为生产资料的房屋。作为人们生活用房的房屋,毛泽东把它列入生活资料。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第一章中曾经指出:“人们为着要生活,就要生产生活资料,例如粮食,衣服,房屋,燃料,器具等。人们为着要生产生活资料,就要有生产资料,例如土地,原料,牲畜,工具,工场等。”
〔4〕   乔木,即胡乔木,当时任毛泽东的秘书。
〔5〕   这个文件的全称是《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中央转发华北局及察哈尔省委关于调整城乡关系的报告的
·于打好志愿军出国第一仗给彭德怀〔1〕等的电报(一九
·关于十三兵团部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一九五○年
·关于注意控制妙香山等制高点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
·关于四十军行动部署给彭德怀、邓华〔1〕的电报(一九
·关于四五天内不登志愿军消息给胡乔木〔1〕的信(一九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