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日) 陈邓,粟谭: (一)十三兵团已全部退集于引河与徐州间的狭小地区, 从北面保卫徐州,邱兵团〔2〕仍在黄口〔3〕地区。刘峙 〔4〕误认华野有六个纵队从金、鱼〔5〕、成武南下,故 令邱兵团担任西面防御。因此我十纵宜从贾汪〔6〕进至徐 州西南〔7〕,向徐州附近之十三兵团防御,必要时可使用 向南参加堵击黄兵团〔8〕。(二)冯治安部事变〔9〕发 生后,刘峙为加强徐州防御力量,还从蚌埠调九十九军车运 徐州增防,而以被认为不甚可靠的刘汝明〔10〕部调防蚌 埠。(三)刘峙又急调孙元良〔11〕两个军从蒙城回宿县 守卫,限本(灰)日到达,但估计可能要明(真)日才能到 齐。如陈邓各纵今日或明日能到宿县,正好打着孙元良,并 堵住黄百韬的逃路,估计黄兵团是会向五河、灵璧、宿县一 线溃退的,望注意。
军 委
十日二十一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原野战 军第一副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邓小平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 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的电报。 〔2〕 邱兵团,指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兵团司令官邱 清泉。 〔3〕 黄口,镇名,位于安徽萧县西北。 〔4〕 刘峙,当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总司令。 〔5〕 金、鱼,指山东金乡和鱼台。 〔6〕 贾汪,镇名,位于江苏徐州市东北。 〔7〕 “西南”似应为“东南”。 〔8〕 黄兵团,指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兵团司令官黄 百韬。 〔9〕 见《歼灭孙元良部控制徐蚌段》注〔2〕(本 卷第191页)。 〔10〕 刘汝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刘汝明。 〔11〕 孙元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