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日) 林罗刘: 皓二十一时电〔2〕悉。 (一)你们行动方针已有电示,即不打锦葫〔3〕而打 廖耀湘〔4〕。我们完全同意你们建议,如廖兵团继进,则 等敌再进一步再进攻之;一经发觉敌不再进,或有退沈阳退 营口的象征时,则立即包围彰武、新立屯〔5〕两处敌人, 以各个击破为方法,以全歼廖兵团为目的。望即本此方针, 即刻动手部署,鼓励全军达成任务。 (二)因敌有随时退至营口可能,望令十纵准备,一经 发觉敌有退营口的象征,即兼程开营口守备。 (三)高伍〔6〕建议以十二纵及三个独立师由钟伟 〔7〕指挥,由四平以北上车赶于二十四日以前全部运抵清 源,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塞敌向营口退路。此计划 甚为必要,请即电高伍照此速办,愈快愈好。惟十纵仍须准 备从打虎山〔8〕开营口,以占先机。当然,十纵目前可在 打虎山不动,待敌有退营口征候时迅开营口。 (四)高伍又建议,以其余各独立师及二线兵团由萧萧 〔9〕指挥,向法库、彰武、新民急进,配合锦州主力歼敌。 我们认为这也是完全必要的。惟第一,以十二纵及三个独立 师共六个师开鞍山、海城是否足够,如敌全力退营口,我六 个师恐难抵御,是否应增加一二个独立师于营口方面。第二, 去彰武、新民与敌接触的时机不可过迟,也不可过早,似宜 适时隐蔽开至法库以北,待你们主力业已发起攻击抓住了廖 耀湘时,突然断敌向沈阳退路为宜。以上两点请酌复高伍。 (五)蒋介石十五日到沈阳时即携杜聿明〔10〕同来, 是帮助卫立煌〔11〕指挥撤退的。外国通讯社十八日讯, 蒋介石又到沈阳。目前数日是敌决策时机,撤退是十五日就 决定了的,如何撤退则或者昨今两日已经决定,或者尚待决 定,并且决定之后又可改变。望你们密切注视这数日的动态, 不失时机,争取大胜。
军 委
二十日四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东北野战军 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和参谋长刘亚楼的电报。 〔2〕指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九日二十一时林彪、罗荣桓、 刘亚楼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一)估计彰武、 新立屯地区之敌,有可能在现地不动,等整八军到锦西后, 再南北配合向锦州前进,沈阳之敌则向营口撤退。但亦有另 一可能,即是现在彰武、新立屯地区之敌,撤回新民、沈阳, 利用辽河阻隔我军,全部向营口撤退。(二)如我攻锦西, 须准备海岸边与敌十二个师作战,地区狭隘,我兵力用不上。 敌则扼原有强固工事抵抗,战斗不能很快解决。新立屯、彰 武地区之敌,则乘虚进占锦州,使我既打不下锦西,又未能 歼灭向锦州前进的敌人,则对我不利。(三)我们建议:如 沈阳之敌仍继续向锦州前进时,则等敌再前进一步后,再向 敌进攻。但有若干征候敌不再前进,或有向沈阳撤退转向营 口撤退的象征时,则我军立即迅速包围彰武、新立屯两处敌 人,以各个击破方法,将新一、新三、新六、七十一、四十 九军全部歼灭,使之不能返回新民、沈阳和退至营口。目前 该敌有随时缩回沈阳的可能,故我军须速决定行动方针。” 〔3〕锦葫,指辽宁锦西和葫芦岛。 〔4〕廖耀湘,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司令官。 〔5〕新立屯,镇名,位于辽宁黑山县北部。 〔6〕高伍,指高岗、伍修权,当时分别任东北军区第 一副司令员和副参谋长。 〔7〕钟伟,当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 〔8〕打虎山,今名大虎山,位于辽宁黑山县南部。 〔9〕萧萧,指萧劲光、萧华,当时分别任东北野战军 第一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0〕杜聿明,当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 部副总司令。 〔11〕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 部总司令。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