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四日) 刘陈邓并告饶粟谭〔2〕: 元酉电〔3〕悉。据沪宁谍息,国防部令刘峙〔4〕称, 攻济共军损失奇重,现正整补,应趁其立足未稳急起反攻。 又据国防部某科长称,为保卫徐郑〔5〕间之呼应绝不放弃 鲁西,除原有邱清泉刘汝明〔6〕部外,另增两个整编师, 番号不明。为保卫徐州及徐浦段〔7〕,采取以攻为守战术, 佯攻方面在鲁西。共军为巩固济南,保持兖济〔8〕,并掩 护整补,亦采以攻代守。佯攻方向在郯城、东海及苏北等情。 据刘陈邓元酉称,孙兵团〔9〕调集民权附近。据粟谭陈张 〔10〕元午称,据谍息,邱兵团另有新任务,邱匪令骑一 旅加强金乡、成武地区之侦察。又称,黄兵团〔11〕之六 十三军,佳息拟以一六八师附一二五师一个团由新安、运河 〔12〕段西开徐州,拟经萧县向永城扫荡。又称,李兵团 〔13〕以八军之新二十师开丰县接一百军防等情。由此可 大体判明,敌邱孙两兵团将向鲁西南举行防御性的进攻。这 种进攻之目的,是根据国防部判断我军攻济损失甚大,现正 掩护整补,而将来进攻主要方向是经鲁西南出徐蚌段〔14〕, 故先以重兵向鲁西南动作,究竟是否如此,不久即可判明。 假如邱孙两兵团真如此行动,对我淮海郑州两地作战极为有 利。因此决定:(一)刘陈邓主力攻郑作战应推迟时间,一、 三、四、九纵原地休息待命,惟王宏坤〔15〕南进各部可 迅速动作。(二)粟谭主力本月不动,加紧完成淮海战役一 切准备工作。(三)粟谭即令韦吉〔16〕准备率十二纵于 本月二十三、四日先行南下,与苏北十一纵会合,集结于运 西〔17〕泗县、灵璧地区,其二纵暂留现地不动,尔后随 主力南下归建。
军 委
十四日二十一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原野战军 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的电报。 〔2〕饶,指饶漱石,当时任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粟谭, 指粟裕、谭震林,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 委员和副政治委员。 〔3〕指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三日酉时刘伯承、陈毅、邓 小平给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我们原定十八日夜开始进 攻郑州,求歼守敌并调动孙元良兵团西援,配合华野淮海作 战。但现在孙兵团仅调民权附近,杜聿明兵团集结商丘周围。 在我攻郑开始后三四日孙兵团即可赶到增援,杜兵团亦可能 尾同前来,如此,则我攻城未下,打援无力,势必被迫退出 战斗。而杜兵团又可及时东返,于华野帮助不大。因此,我 们考虑拟将攻郑时间推迟在淮海作战开始前五日开始行动, 同时建议华野务准于二十五、二十六日开始作战,我们则推 迟两日于二十日开始攻郑。 〔4〕刘峙,当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 司令。 〔5〕徐郑,指江苏徐州和河南郑州。 〔6〕邱清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刘汝 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7〕徐浦段,指徐州至浦口的铁路,即今京沪线一段。 〔8〕兖济,指山东兖州和济宁。 〔9〕孙兵团,指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兵团司令官孙 元良。 〔10〕粟谭,指粟裕、谭震林。陈张,指陈士榘、张 震,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和副参谋长。 〔11〕黄兵团,指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兵团司令官黄 百韬。 〔12〕新安,镇名,今为江苏新沂县县治。运河,镇 名,今为江苏邳县县治。 〔13〕李兵团,指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兵团司令官 李弥。 〔14〕徐蚌段,指徐州至蚌埠的铁路,即今京沪线一 段。 〔15〕王宏坤,当时任桐柏军区司令员。 〔16〕韦吉,指韦国清、吉洛(姬鹏飞),当时分别 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 〔17〕运西,指运河以西。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