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毛泽东军事文集》 > 第二卷 > 共产党人》发刊词

共产党人》发刊词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9-16

(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中央很早就计划出版一个党内的刊物,现在算是实现了。
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
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刊物
是必要的。在当前的时机中,这种必要性更加明显。当前时
机中的特点,一方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危险、
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日益发展着;又一方面,是我们党已经
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而党的任务是动
员群众克服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并准备对付可
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
乎意料的损失。在这种时机,这样一个党内刊物的出版,实
在是十分必要的了。                                 
  这个党内刊物定名为《共产党人》〔1〕。它的任务是 
什么呢?它将写些什么东西呢?它和别的党报有些什么不同 
呢?                                                 
  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
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 
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
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 
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帮助进行这件伟大的工程,不是一 
般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这就是《共产党人》
出版的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说来, 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党, 
也已经是一个群众性的党;而且就其领导骨干说来,就其党 
员的某些成分说来,就其总路线说来, 就其革命工作说来, 
也已经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和布尔什维 
克化的党。                                           
  那末,现在提出新的任务的理由何在呢?
  理由就在:我们现在有大批的新党员所形成的很多的新 
组织,这些新组织还不能说是广大群众性的,还不是思想上、
政治上、组织上都巩固的, 还不是布尔什维克化的。同时,
对于老党员,也发生了提高水平的问题,对于老组织,也发
生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进一步布尔什
维克化的问题。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负的任务,现在和过去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环境是复杂得多,
现在的任务是艰巨得多了。                           
  现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时期,我们同资产阶级建立了统 
一战线;现在是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党的武装在前线上配 
合友军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现在是我们党发展成为全国 
性的大党的时期,党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如果把这些情 
况联系起来看,就懂得我们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
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 
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光荣而又严重的任务了。
  我们现在要建设这样一个党,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解 
决这个问题,是同我们党的历史,是同我们党的十八年斗争 
史,不能分离的。                                     
  我们党的历史,从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个 
时候起,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中,党经历了 
许多伟大的斗争。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在这些伟大 
斗争中,锻炼了自己。他们经历过伟大的革命胜利,也经历 
过严重的革命失败。同资产阶级建立过民族统一战线,又由 
于这种统一战线的破裂,同大资产阶级及其同盟者进行过严 
重的武装斗争。最近三年,则又处于同资产阶级建立民族统
一战线的时期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 
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
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为任何资本主
义国家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再则,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半封建经济占优势而又土地广大的国家,这就不但规定了中
国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 
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基本的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 
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 
的程度上,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并且规定了中国革命 
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 
装斗争的历史。斯大林同志说过:“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 
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
命的优点之一。”〔2〕这是说得非常之对的。这一特点,
这一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特点,也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
党领导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或是同那些国家不相同的。这
样:(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
统一战线,(二)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 就成
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点。这里,我
们没有把党同农民阶级和党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关系作为基
本特点,这是因为:第一,这种关系,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原
则上都是一样的;第二,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
质上即是农民战争,党同农民战争的密切关系即是党同农民
的关系。
  由于这两个基本特点,恰是由于这些基本特点,我们党
的建设过程,我们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就处在特殊的
情况中。党的失败和胜利,党的后退和前进,党的缩小和扩
大,党的发展和巩固,都不能不联系于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和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当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
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着分裂统一战线的问题时,
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
不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
布尔什维克化就会要后退一步。同样,当我们党正确地处理
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
就前进一步;而如果是不正确地处理这个问题时,那末,我 
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也就会要后退一步。十八
年来,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
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
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这
一论断,很明显地,已经被十八年党的历史所证明了。倒转
来说,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
理党的政治路线,更正确地处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
争问题。这一论断,也是很明显地被十八年来的党的历史所
证明了。
  所以,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
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 
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而在十八年党的历史中,凭借我们丰富的经验,失败和成功、
后退和前进、缩小和发展的深刻的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已经
能够对这三个问题做出正确的结论来了。就是说,我们已经
能够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问题,又正确地处理武装斗争问题,
又正确地处理党的建设问题。也就是说,十八年的经验,已
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
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
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在这里,让我们对于这三个法宝,三个问题,分别地大 
略地说一下吧。                                       
  十八年中,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 
统一战线,是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三个不同的阶段中间发展 
着的,这就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大革命的阶段,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土地革命战争的阶段和今天的抗日
战争的阶段。三个阶段的历史,证明了下列的规律:(一)
由于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
程度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
军阀的斗争的。因此,无产阶级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应该
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地保持之。(二)
又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
一种历史环境下,它就会动摇变节。因此,中国革命统一战
线的内容不能始终一致,而是要发生变化的。在某一时期有
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在内,而在另一时期则民族资产阶级并不
参加在内。(三)中国的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
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因此,中国的带买办
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的带
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
的,在各个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
主要地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
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
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
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
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
定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四)在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参
加统一战线并和无产阶级一道向共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时候,
它仍然是很反动的,它坚决地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发展,而要加以限制,而要采取欺骗、
诱惑、“溶解”和打击等等破坏政策,并以这些政策作为它
投降敌人和分裂统一战线的准备。(五)无产阶级的坚固的
同盟者是农民。(六)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者。
这些规律的正确性,不但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
期证明了,而且在目前的抗日战争中也在证明着。因此,无
产阶级的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组织统一
战线的问题上,必须实行坚决的、严肃的两条战线斗争。一
方面,要反对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中一定程度上参加革
命斗争的可能性的错误。这种错误,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和资
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看做一样,因而忽视同资产阶级建立
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的政策,这就是“ 左”
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则要反对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纲领、政策、思想、实践等等看做一样的东西,忽视它们之
间的原则差别的错误。这种错误,忽视资产阶级(尤其是大
资产阶级)不但在极力影响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而且还在极
力影响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力求消灭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
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力求把无产阶级和共产党
变成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尾巴,力求使革命果实归于资产阶
级的一群一党的事实;忽视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
一到革命同他们一群一党的私利相冲突时,他们就实行叛变
革命的事实。如果忽视了这一方面,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
过去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3〕的特点,就是引导无产阶级
适合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的私利,这也就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的主观原因。中国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这种二
重性,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影响是非常
之大的,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的这种二重性,就不能了解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
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
合又同它斗争的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这里所谓联合,
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
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
的斗争;而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
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
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联合资产阶级
时又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在思
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又如果我
们党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不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
严肃的武装斗争,同样党也就会瓦解,革命也就会失败。所
有这些,都是在过去十八年的历史中证明了的。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
民战争。它的历史,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参
加北伐战争〔4〕。这时,我们党虽已开始懂得武装斗争的
重要性,但还没有彻底了解其重要性,还没有了解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第二阶段,是土地革命战争。
这时,我们党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武装队伍,已经学会了独立
的战争艺术,已经建立了人民政权和根据地。我们党已经能
够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许多的必要的斗争形
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就是说,把武装斗争同工人的斗 
争,同农民的斗争(这是主要的),同青年的、妇女的、一 
切人民的斗争,同政权的斗争,同经济战线上的斗争,锄奸 
战线上的斗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等等斗争形式,在全国 
范围内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而这种武装斗争,
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第三个阶段,
就是现在的抗日战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能够运用过
去第一阶段中尤其是第二阶段中的武装斗争的经验,能够运
用武装斗争形式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互相配合的经验。
这种武装斗争的总概念,在目前就是游击战争〔5〕。游击
战争是什么呢?它就是在落后的国家中,在半殖民地的大国
中,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队伍为了战胜武装的敌人、创造
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到目前
为止,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于这一
斗争形式的。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
解我们的政治路线,也就不能了解我们的党的建设。我们的
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武装斗争。十八年来,我们党是
逐步学会了并坚持了武装斗争。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
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
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十八年来,我们党
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
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共产党。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
全党同志都不要忘记。
  党的建设的过程,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的过
程,也同样是有三个阶段的特点的。第一阶段是党的幼年时
期。在这个阶段的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党员群 
众和党的干部的革命积极性是非常之高的,因此获得了第一 
次大革命的胜利。然而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 
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 
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 
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因
此,党的领导机关中占统治地位的成分,在这一阶段的末期,
在这一阶段的紧要关头中,没有能够领导全党巩固革命的胜
利,受了资产阶级的欺骗,而使革命遭到失败。在这一阶段
中,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
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新党员非常之多,但
是没有给予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工作经验也不少,
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总结起来。党内混入了大批的投机分子,
但是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
中,但是没有警觉性。党内涌出了很多的活动分子,但是没
有来得及造成党的中坚骨干。党的手里有了一批革命武装,
但是不能掌握住。所有这些情形,都是由于没有经验,缺乏
深刻的革命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
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就是党的建设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即土地革命战争的阶段。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由于对
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
的规律的进一步的了解,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地领会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地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
土地革命斗争。资产阶级虽然叛变了,但是党能够紧紧地依
靠着农民。党的组织不但重新发展了,而且得到了巩固。敌
人虽然天天在暗害我们的党,但是党驱逐了暗害分子。大批
干部重新在党内涌出,而且变成了党的中心骨干。党开辟了
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
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所有这些,
都是党的重大进步和重大成功。然而,一部分同志曾在这个
伟大斗争中跌下了或跌下过机会主义的泥坑,这仍然是因为
他们不去虚心领会过去的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
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
因此,党的领导机关的一部分人,没有能够在这一整个阶段
中掌握住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和革命在一个时期
遭受过李立三同志“左”倾机会主义〔6〕的危害,而在另
一个时期,又遭受过革命战争中的“左”倾机会主义和白区
工作中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只在到了遵义会议〔7〕
(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
党才彻底地走上了布尔什维克化的道路,奠定了后来战胜张
国焘右倾机会主义〔8〕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这就是党的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党的发展过程的第三个
阶段,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过去
了三年,这三年的斗争,是有非常伟大的意义的。党凭借着
过去两个革命阶段中的经验,凭借着党的组织力量和武装力
量,凭借着党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很高的政治信仰,凭借着党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更加深入的
更加统一的理解,就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
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
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
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
影响,更加扩大了。这些都是伟大的成功。然而,大批的新
党员还没有受到教育,很多的新组织还没有巩固,他们同老
党员和老组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大批的新党员、
新干部还没有足够的革命经验。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
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不懂得或懂
得不多。他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
之完全的统一的理解,还相距很远。在过去发展党的组织的
工作中,虽然中央着重地提出了“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
分子侵入”的口号,但实际上是混进了许多投机分子和敌人
的暗害分子。统一战线虽然建立了并坚持了三年之久,可是
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却时时刻刻在企图破坏我们的党,
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和顽固派所指挥的严重的磨擦斗争在全国
进行着,反共之声喧嚣不已。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和顽固派,
并想以此作为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分裂统一战线和拉了中国
向后倒退的准备。大资产阶级在思想上企图“溶解”共产主
义,在政治上、组织上企图取消共产党,取消边区,取消党
的武装力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任务,无疑是克服这
种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尽可能地保持民族统一战线,
保持国共合作,而争取继续抗日、继续团结和继续进步;同
时,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
事变中遭受意外的损失。为达此目的,就要巩固党的组织,
巩固党的武装力量,并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反投降、反分裂、
反倒退的坚决的斗争。这种任务的完成,依靠全党的努力,
依靠全体党员、党的干部、党的各地各级组织实行不屈不挠
再接再厉的斗争。我们相信,有了十八年经验的中国共产党,
在它的有经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带着新鲜血液富有朝气的
新党员、新干部相互协力的情况下,在它的经历过风浪的布
尔什维克化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相互协力的情况下,在它的坚
强的武装力量和进步的人民群众相互协力的情况下,是可能
达到这些目的的。               
  这就是我们党在十八个年头中的主要的经历和主要的问 
题。                                                 
  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
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
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
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 
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 
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个问题,考察一下我们 
党的历史,就会懂得;把党的建设问题同统一战线问题、同 
武装斗争问题联系起来看一下,把党的建设问题同联合资产 
阶级又同它作斗争的问题、同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日游击战 
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问题联系起来看一下,就会懂得。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 
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 
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 ──
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根据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出版的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刊印。

       注  释

  〔1〕 《共产党人》是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不
定期。一九三九年十月二十日在延安创刊,一九四一年八月
停刊,共出十九期。
  〔2〕 见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斯大林选
集》上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第487页)。
  〔3〕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五四运动后,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建人之一。在党成立后的最初六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指一九二七年上半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当时他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
领导权,主张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对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
民的阴谋活动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以致当大地主大资产阶
级的代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向人民突然袭击的
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人民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同年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
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4〕 北伐战争,见《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注
〔3〕(本卷第107页)。
  〔5〕 毛泽东在这里说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总概念
在目前就是游击战争,是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
战争初期的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长时间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都是游击战争。
这个时期的后一阶段,随着红军力量的成长,游击战曾经转
变为带游击性的运动战(这种运动战,按照毛泽东的说法,
是提高了的游击战争)。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敌情的变
化,这种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又基本上转变为游击战争。在抗
日战争的初期,党内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志轻视党所领
导的游击战争,而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
毛泽东曾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
《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中,驳斥了这种观点,并在本文
中把长时期内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采取游击战争形式的经验,
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到了抗
日战争的后期,特别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革命
力量的新成长和敌情的新变化,战争的主要形式就由游击战
争转变为正规战争;而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更发
展为使用大量重武器并包括攻坚战的大兵团作战了。
  〔6〕 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期间以他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一九三●年六
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领导下通过了《新的革
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主张全国各地都
要准备马上起义。不久,订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青
年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
动委员会,使一切经常工作陷于停顿。同年九月中共中央召
开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7〕 遵义会议,指一九三五年一月长征途中中共中
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举行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讨论和
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
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
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8〕 张国焘,一九三一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
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一九三五
年四月率第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六月,在四
川西部的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军第一方面军会合。两个
方面军组织右、左两路军北上。九月,张国焘违抗中共中央
的北上命令,擅自率领左路军全部和右路军的一部南下,进
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另立中央。一九三六年六月被迫取
消第二中央,随后与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十二
月到达陕北。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入豫部队作战方针是向西防御向东向南进攻〔1〕
·争取年底到达五岭与王震部会合
·争取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
·准备应付必然到来的内战局面〔1〕
·准备与王震王首道部会合开创湘粤边根据地〔1〕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