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毛选著作 > 《毛泽东军事文集》 > 第二卷 > 立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1〕

立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1〕

作者:   来源: 点击:: 日期:2005-09-15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朱彭,朱瑞,刘徐邓,贺萧关,陈罗〔2〕并各省委,子华,
尚昆〔3〕:
  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八路军主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有
转移地区作战的必要。为了在八路军主力转移至其他地区后,
我党仍能在统一战线中有力地坚持与领导华北抗战,必须立
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下列游击兵团:             
  一、在晋西北除宋时轮支队外,在偏关、河曲、保德、 
五寨及其以北地区组织一个支队,在雁门关以南崞县、忻县
〔4〕、宁武地区一个支队,在阳曲、交城、文水地区一个 
支队,在方山、临县、离石地区一个支队,统由贺萧关会同 
晋西北省委及子华负责。                               
  二、在晋西南中阳、石楼、永和地区组织一个支队,在 
临汾、孝义、汾西、灵石、赵城、隰县、洪洞地区一个支队,
在乡宁、吉县、大宁地区一个支队,统由陈罗、尚昆及省委
负责。                                             
  三、在晋东南太谷、榆次、平定地区组织一个支队,元
氏、赞皇、内丘以西地区一个支队,磁县、武安、涉县地区 
一个支队,晋城、陵川、修武地区一个支队,阳城、济源、
垣曲地区一个支队,沁源、安泽地区一个支队,翼城、沁水、
绛县地区一个支队,统由刘徐邓、朱瑞及省委负责。     
  四、在平汉路〔5〕以东组织若干支队,由刘徐邓转告
陈宋〔6〕及当地党部负责。                           
  五、各师迅即开办游击队干部训练班,至少一百个学生,
由部队及地方游击队中调集。                         
  六、上述各支队至少各有一千左右,各以八路军有战斗 
经验之主力一二个连作基础,由地方游击队及新兵编成。
  七、如上述各地区为友军驻地,八路军暂时不便派队前
去时,即暂在其他地区编成,在将来情况允许与必要时,再
到指定地区活动。
  八、各支队之军事政治干部均须配备妥当,并于编成后 
以八路军游击支队名义活动,树立威信。
                                                     
                                 毛泽东 胡服
                                                     
                                   二十四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 这是毛泽东和胡服(刘少奇)给朱德、彭德怀
等的电报。
  〔2〕 朱瑞,当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在晋
豫边王屋山地区进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刘徐邓,指刘伯承、
徐向前、邓小平,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副师
长和政治委员。贺萧关,指贺龙、萧克、关向应,当时分别
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副师长和政治委员。陈罗,指陈
光、罗荣桓,当时分别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和政治部
主任。
  〔3〕 子华,即程子华,当时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
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部部长。尚昆,即杨尚昆,当
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副书记。
  〔4〕 崞县,即今山西原平县。忻县,即今山西忻州
市。
  〔5〕 平汉路,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即
今京广线一段。
  〔6〕 陈,指陈再道,当时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
宋,指宋任穷,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三八年三月中旬陈宋率第一二九师骑兵团挺进冀南,威
胁津浦铁路之敌,策应友军作战。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入豫部队作战方针是向西防御向东向南进攻〔1〕
·争取年底到达五岭与王震部会合
·争取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
·准备应付必然到来的内战局面〔1〕
·准备与王震王首道部会合开创湘粤边根据地〔1〕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