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三日) 周朱彭博叶〔1〕五同志: 请你们考虑并向国民党提出下列战略部署意见,准备于 太原失守后迅即执行之: 甲、太原即使失守,亦无关大局,因大同、太原线两侧 均有我军向该线袭击,敌在我四面包围中。华北大局之枢纽, 现乃在恒山山脉及正太路〔2〕。该地区如失,则华北战局 立即转为局部战,敌已达到控制全华北枢纽之目的,我们红 军全处被动地位,河南亦立受威胁。 乙、为确保太行山脉、正太铁路于我手中,准备向大同、 张家口、北平〔3〕线作战略反攻,坚持华北持久战,用以 消耗敌人,保卫中原各省之目的,应实行如下的部署: 一、以现有太行山脉以东各部,并增加生力军五个至十 个师,位于龙泉关、娘子关及其以东地区,以黄绍雄〔4〕 为总司令,并构筑坚固侧面阵地,分向进攻之敌及平汉线 〔5〕,举行运动中的歼灭战,以达确保该两关及整个恒山 山脉之目的。 二、以卫立煌郝梦麟刘茂恩〔6〕各部,另加川军两个 师,以卫立煌为总司令,位于太原以东寿阳、盂县地区,除 构筑坚固侧面阵地外,以运动歼灭战对付太原之敌。 三、以红军一一五师、晋军陈长捷〔7〕部,另加桂军 两师、骑兵一师,位于五台地区,以一部除向平型关、沙河、 代县、崞县、原平线袭击外,主力准备于可能与必要时,向 北夺取恒山北段,并袭击平绥线〔8〕。 四、以红军一二九师,位于正太路以南平定、昔阳至榆 次南部之地区,创造根据地,准备万一不利时之南面防御战。 五、以红军一二●师主力配合晋军主力十五个团左右, 位于晋西北直至外长城一带,确保该地区,袭击太原、大同 线。 六、以晋军二十个团左右,配合红军一二●师之陈伯钧 〔9〕部,位于太原以西之汾阳、孝义直至离石、中阳地区, 反抗敌军西进。 七、以晋军之余部,位于太原以南之太谷、平遥地区, 完成对太原之四面包围。 八、将太原城及附近之居民,悉迁至汾水流域,准备烧 毁太原城(此项由朱周彭考虑可能程度,如估计不可能,则 不要提出)。 毛 泽 东
十三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 释
〔1〕 周朱彭,指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博,指博 古,即秦邦宪,当时是中共驻南京代表。叶,指叶剑英,当 时任八路军参谋长。 〔2〕 正太路,指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的铁路,即今 石太线。 〔3〕 黄绍雄,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4〕 平汉线,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即 今京广线一段。 〔5〕 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中央集团军 (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郝梦麟,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军 军长。刘茂恩,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团军团长兼第十五 军军长。 〔6〕 陈长捷,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六十一军军长。 〔7〕 崞县,旧县名,一九五八年撤销,部分划归山 西宁武县,部分与代县合并为山西原平县。 〔8〕 平绥线,指北平(今北京)至绥远(今属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的铁路,即今京包线。 〔9〕 陈伯钧,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 旅长。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