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朱玲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9-12-31

                                          
                                                   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朱玲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与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积累了大量的思想理论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刻思想,带领了中国人民走向开放、全面、科学的发展之路。毛泽东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及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总结与概括,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具有革命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并适合我国教育全面改造和创新的教育理论体系,贯彻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深刻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和完善。
 

  •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中国现代史的进程中,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鼓舞了无数中国青年对于科学思想和解放封建思想的愿望,这其中就有青年毛泽东。五四运动爆发后,目睹中国社会之惨状,国家时局之浑沌,毛泽东与何叔衡等先进青年商议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响应北京的爱国运动。也就是这个时期,毛泽东意识到为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必须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维护他们的革命热情,开阔青年人的进步思想,由此《湘江评论》诞生了,该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传播先进科学知识以及进步思想。《湘江评论》在湖南各地以及武汉、广东的青年学生,一部分中小学教员及社会进步人士中受到支持,而湖南督军张敬尧对于报刊的查禁更加深了毛泽东对于解放思想、传播先进思想的认识。
与此同时,李大钊为进一步引导毛泽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向他推荐了一批有关共产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中文书籍,其中就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节译本和柯卡普写的《社会主义史》等。在学习了这些珍贵书籍和思想后毛泽东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特别留心搜寻和阅读当时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书籍,这为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对于思想发展、教育发展打下了基础。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此时期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成为今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党中央进驻延安后,毛泽东将教育放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创办了一大批新型学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八路军军政学院与军事学院等,囊括文艺、科学、军事、农业等多个方面,创办并培育了大批优秀院校和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用科学理论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以及军队。【1】“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句名言,是在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作讲演时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军队必须做好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提炼了我军不断调整完善的文化教育方针,生动精辟地阐明了军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这句名言所包含的治军理念以及我军的文化教育工作内容,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了。毛泽东在1944年从文化角度对人民军队提出这样的训示,既不是突然的,也不是偶然的。在提出之前,毛泽东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深入思考;在提出之后,我军的文化教育工作更是遵循这样的要求和方向进一步深化,使我军真正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民军队。【2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办夜校、同老百姓交谈以及课外学习、继续学习等。毛泽东说:“因为抗战要全中国的老百姓来抗,你们(小学教员—引者注)教育了老百姓,他们懂得了抗战,就会起来抗战。执行这种教育的意义何等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3】毛泽东曾点明:“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好。”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模范区并且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处于解放的新鲜时期但各方面资源紧缺,人民生活物资匮乏,教育事业也急需调整、改善。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大致内容和根本性质,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下来的,《共同纲领》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4】在毛泽东教育思想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接管与改造。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成效卓著的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性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教育制度。毛泽东同志确立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两条腿走路”方针,是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底子薄、经济不发达的国情提出来的。“两条腿走路”包括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实行国家办学、厂矿企业办学和群众办学并举等。50年的实践证明,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重大举措,它使中国教育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及,90%以上的国民摘下了文盲的帽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前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第二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列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后在中央批转的高等教育六十条、中等教育五十条、小学教育四十条等条例中,又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普及教育,多次提出:“工人、农民要知识化。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应当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群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到“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忽视其他约占人口九千万的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重要性,尤其不是忽视在政治上最觉悟。因而具有领导整个革命运动资格的工人阶级,这是不应该发生误会的”。
       新中国确定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制订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这一教育方针的提出,对教育实践中克服轻视和鄙视劳动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学校中全面开设课程,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都产生了指导性的作用。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形成的。他一再批判旧教育制度因循苟且,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并指导实践,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中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历经坎坷,但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之后,【7】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规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对此谈三点看法。
       一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其实各个阶级的教育都是如此,问题只在于为什么政治服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是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的政治统治服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为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根本地说,就是为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培育人才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教育是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因生产劳动的需求而发展的。教育离开了生产劳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意义是:教育要面向生产劳动,使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逐步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之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是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方针有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点:一是说,我们培养的是劳动者,不是剥削者;二是说,我们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三是说,他不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还要有文化,成为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有用之材。总之,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掘墓人”。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学风建设,这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学风的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他认为,理论是否和实际相结合是个党性问题。他的名言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毛泽东将教育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毛泽东认为以党来领导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党委领导,即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党的委员会,通过党的委员会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群众路线,是指党的领导不是主观专断,而是通过群众路线的方法实现,只有这个方法才能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而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党委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由此可见,这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有把组织保证、领导路线和教育方针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实施党对教育的领导。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文艺事业发展提出方向和要求,促进文体教育、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文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8】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针对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克服教育工作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毛泽东还强调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并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当时,正是按照毛泽东的上述指示进行了教育改革,然而,随后进行的反右派的斗争,虽是必要的,但被严重地扩大化了,伤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给教育事业造成了不幸的后果。此后,中共中央又于1958年4月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讨论教育方针,批判教条主义、批判右倾保守思想、批判脱离生产和脱离实际以及忽视政治的“错误”,随即发动了“教育革命”,并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交织在一起,持续了三年之久。当时,是试图突破苏联教育经验的局限性,走自己的路。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为了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统一的教育目的下,办学的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即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并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在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中,继反右斗争之后,又错误地批判和伤害了一批知识分子。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政治运动过多,忽视了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打乱了正常的学校秩序,降低了教育质量,没有顾及主客观条件,提出三、五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十五年左右普及高等教育的主张,造成了教育事业的盲目发展。
      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1977年4月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清理“左”倾指导思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门科学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民主革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国内外形势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的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功地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科学文化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毛泽东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国情的认识上也出现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是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相统一的关系。从继承来看,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从发展和创新来看,没有邓小平理论也没有毛泽东思想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因此,毛泽东思想孕育和酝酿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完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升华。在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深刻性收到了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拨乱反正,将正确有益的思想精华传播、发展,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不断探索,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更符合人民实际要求的道路与政策。
       中国自1995年3月18日起,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教育法》的颁布使人民的受教育权益有了切实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它关系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育人,而更多的受教育人群、受教育人才正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加速教育法制建设都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重视教育,发展教育,保障教育是现代中国领导人对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延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完善实施以及“免费午餐”、“希望工程”等帮扶教育政策的出台,中国的学子感受到国家对于教育的关切和国家对于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化、发展。而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用教育改变中国也正是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内容。



 作者:朱玲  安徽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毛泽东论教育》(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78页
  3.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 《人民日报》 (1999年09月11日第7版)  
  5. 《说不尽的毛泽东》  名人学者访谈录    
  6. 《说不尽的毛泽东》  名人学者访谈录
  7. 《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2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