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价值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价值

作者:祝梅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8-05-17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价值

                                                 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征文
                                                                   祝梅

       摘  要: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反对本本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开拓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是他奠定了延续至今并将长期传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根基。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研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开拓者  民族复兴
       一、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反对本本主义
       陈独秀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陈独秀根据俄国的经验,设想中国革命也像俄国那样分两步走:先帮助资产阶级进行“二月革命”,然后再联合农民进行“十月革命”。“ 两次革命论”成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理论依据,导致了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实践表明,源于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经验的“二次革命论”,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其思维方式是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又连续形成了三次“左”倾错误路线。其中以在俄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动辄引经据典的王明的“左”倾路线,“更坚决,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态也更完备。”(1)结果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延安整风时博古把王明“左”倾错误归结为“两个凡是”:“凡是马恩列斯的话必须遵守,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执行。”(2)王明后来自己说:我的许多意见,都是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李立三的“十月来信”中抄来的,是根本的教条主义思想和作风。(3)
       毛泽东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就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他早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运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但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本本”,通篇都是对中国革命实际的透彻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既不是1871年巴黎公社的照抄,也不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照搬,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和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随着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俄国经验神圣化的倾向的日益盛行,毛泽东最早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他的《反对本本主义》战斗檄文(4),就大声疾呼:“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5)这些论述体现了一种深邃的理论思维的觉醒,表明毛泽东已自觉地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1938年10月,鉴于我们党已经有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他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6)这里,毛泽东清楚地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
       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毛泽东相继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名演讲,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提示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论》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指出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样,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正是由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涵义主要集中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7)和“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8)两方面。
       所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照搬俄国的经验和盲目地接受共产国际指示的情况。因为,马恩列斯的著作中,“说明中国的事情并不多。”(9)“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10)“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一层含义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11)“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12)另一层含义是:马克思主义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来实现,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要用中国的民族形式表达出来。“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3)
      所谓“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认为就是要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使之“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14)毛泽东说:“真正的理论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15)对于当时缺少与中国革命发展相匹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感慨道:“按照中国革命运动的丰富内容来说,理论战线就非常之不相称。”“我们还没有把丰富的实际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我们还没有对革命实践的一切问题,或重大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16)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理论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17)“创造出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8)
       那么,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提出了如下基本途径: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19)即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一方面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其目的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是为了中国革命。另一方面是研究中国革命中形成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其目的是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中国革命,掌握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毛泽东充分借鉴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他把中国古代“仁政”与“刑政”、“礼治”与“法治”的思想结合起来,说明人民民主专政;他吸收了中国古代知与行关系的正确观点,用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他用中国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原理,等等。
       第三,做到语言形式的民族化和表达方式的通俗化。在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民族形式,带着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问题上,毛泽东从中国老百姓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审美取向出发,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实事求是”、“实践”、“矛盾”、“一分为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的放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这些极富民族特色的语言和思想,被毛泽东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赋予了新的生命,又借此使之在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毛泽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但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建国不久毛泽东就指出:延安整风的时候,我们集中反了教条主义,附带反了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主观主义。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也有主观主义,不反掉主观主义,革命和建设不会成功。我们过去批判了教条主义,但是没有批判经验主义。现在,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20)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就是毛泽东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则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同革命相比,搞建设是一个更困难、更陌生的任务。毛泽东指出:“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21)为了深刻地认识这一必然王国,毛泽东从调查研究入手,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其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一开头就明确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22)《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良传统的继续。这在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历史掀开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关键时刻,无疑具有继往开来的深远意义。
      《论十大关系》发表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精神一丝不减,他从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和居安思危的高度看待未来。他指出:“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23)同时他又指出犯错误是难免的,“错误往往是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马克思主义总共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错误是一定会犯的,各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会发生错误。中国将来也一定会犯错误。”(24)“要预防将来”,“腐化、官僚主义、大国主义、骄傲自大,中国都可能犯。”“十年、二十年以后就危险了,四十年、五十年以后就更危险了。”(25)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毛泽东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面临的诸多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性质和作用,制定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在遭遇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之后,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社会主义经济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还非常之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学习,总结经验,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26)“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27)
       毛泽东还提出了有待后人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28)另一个是反对修正主义和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在经历了中苏论战和其后的苏东剧变之后,这个问题已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问题。
       虽然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走的十分曲折,但他提出的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以及他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衷及其执著,却是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的,其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新局面所证明,而且也为苏联等国所发生的严重倒退从反面作了证明。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为时人、后人树立了榜样,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在毛泽东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道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2)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周国全、郭德宏:《王明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4)原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是1965年发表时改成的。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5、111—112页。
(6)《毛泽东选集》(第5卷),晋察冀日报社编1944年版,第20-21页。
(7)(11)(12)(1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534、534、534页。
(8)(10)(1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407、408页。
(9)《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1-222页。
(10)(15)(16)(17)(1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819、817、813、820、820页。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46页。
(12)(26)《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8、302-303页。
(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
(14)(24)(25)(2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6、124、89页。
(1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5页。
(16)哈斯金斯著:《大学的兴起》[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7)默顿著:《科学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10)。
(18)李永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5期第35至37页。
(19)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0)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