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增强党的团结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价值思考

增强党的团结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价值思考

作者:李永山 邹升柳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8-05-08

                     增强党的团结  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价值思考

                                            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征文
                                                      李永山  邹升柳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指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性,并由此而产生的行动上一致性。党的团结,首先是指党内团结,在党内团结的基础上又要搞好党外团结,即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党的团结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团结,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 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它是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团结统一的前提,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就不会建立在自觉的理论基础之上。二是政治上的团结,就是在党的纲领、路线基础上的团结。若没有政治上的统一,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统一,就会偏离前进的政治方向。三是组织上的团结,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党的集中统一。若没有组织上的统一,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就没有保证,它将是徒有其名的团结统一。
       一、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我们在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至关重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党员必须自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奋进,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所有共产党员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增强党的团结,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是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和建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做党内团结和统一的模范。
       1.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早在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所提出的“联合”就是指团结,当时把团结看成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这个战斗口号的鼓舞下,举行了震惊全世界的巴黎公社起义,举行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显示了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伟大力量。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更加明确地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革命应当是团结的。”并认为只有革命的团结,才能实现革命的目标,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之后,马克思在总结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提出了团结不能单纯是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而且还要加强党与工农之间的团结,并明确指出这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指出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国党和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它又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保证无产阶级专政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此以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上下团结一致,经过一番努力和斗争,战胜了各种机会主义派别,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中国共产党也一贯重视党的团结和统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就指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条件。还指出:一个是党内团结,一个是党外团结,这两个团结是党的无价之宝,是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鉴于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的发生,毛泽东又作出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中强调: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针对党的状况,明确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如何理解邓小平重申的党的团结统一呢?
       第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我们的党之所以强调把党的团结统一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每个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只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统一的基础,才能达到真正的革命团结。
       第二,党的纲领和路线是全党团结和统一的政治基础。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当前任务,它是全党团结和统一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处理党内关系是全党团结统一的组织保证。党不但要达到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团结统一,而且还要达到组织上的统一。这就是加强民主集中制为中心内容的党的制度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纪律。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党只有在此基础上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统一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和统一,并形成不可战胜的巨大力量,实现新时期党的宏伟目标。
       2.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决定因素
       建国60多年的经验教训反复表明,要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里所说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是指整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党和人民的团结一致,有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等等。要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关键是实现党的团结以及党与人民的团结,没有这种团结,就不能有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从根本上为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创造了政治的和社会的前提。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以及三大改造的胜利,就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全国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回顾历史,当时的情况是:全党上下团结一致,人民安居乐业,祖国大地到处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党的威望和形象日益提高,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赖和好评,从而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毛泽东在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时精辟地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此以后的几十年间,总的来说整个社会还是安定团结的,因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现在,我们的国家为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加需要党的团结和统一。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目前,全党将有8900多万党员,如果意志统一,精诚团结,行动一致,拧成一股绳,党就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坚强有力的领导。反之,党的队伍不能协调一致,犹如一盘散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很难搞上去,甚至会走向歧途。所以说,我们必须珍惜党的团结和统一,向一切危害党的团结和统一的现象进行坚决斗争,这是共产党人的天职。
       3.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指党的最高领导层、领导机关的作用。中国个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指中央委员会,它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具体执行和体现党的代表大会的意志,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具体来说,党的领导核心是指党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因此中央委员会的团结和统一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之首。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党中央的团结统一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党的中央委员会是决策的首脑机关。它从事最高层次的领导活动,它的职能是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起综合性的领导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制定大政方针、长远规划、战略策略,并对其进行组织和具体落实。
      (2)党中央的团结统一,起加速革命历史进程的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高层次领导集团的团结统一,往往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领导的作用。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它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党中央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空前的政治团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仅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党中央的团结统一,决定和影响着党内外群众的情绪和人民的精神面貌。一般来说,党中央的成员多数是久经考验、德高望重的领导者,他们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的核心。因为高层领导者的气质、言行、能力都直接影响全党的精神状态,尤其是他们之间的言行及团结更是如此。斯大林曾指出,上层所发生的每一个小争执都会在国内引起对我们不利的影响,至于在国外就更不用说了。
      (4)整个党的干部队伍的团结统一,是巩固与发展全党团结统一的关键。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因此,党的干部队伍的团结,对于搞好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党的干部要以身作则,切实搞好互相间的团结,并且在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及人民群众中积极工作。要把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看得高于一切,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和珍惜它。在这样的基础上,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全党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最根本的就是求党员和党的干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针对新时期党内的思想状况而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安邦立国之本,是推动和实现改革开放的前提,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及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基础。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丢掉“四项基本原则”。
       1.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纠正“左”倾错误,反对右倾错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党内外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一致的。
      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见诸于实际行动。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决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表示一致,而必须在实际行动上保持一致。”那么,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怎样才能自觉地、无条件地同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呢?首先,增强免疫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所用,这是一件新事物。它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如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侵入党的肌体提供可能,使有些党员和干部丧失党性,丢掉国格和人格,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就很容易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为此,我们必须借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 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对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有个明确认识,从而在思想政治上增强和提高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其次,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十九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一切破坏十九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有铁的纪律。无产阶级政党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进行自由的讨论,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党内民主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党内民主必须吸取大多数人的有代表性的正确意见,不但要有民主,而且还要有集中。在思想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党的政治纪律。它是建立在党员自觉的、民主的基础之上,它同盲目服从是根本对立的。前者是高度的党性原则的体现,后者是不动脑筋、不讲原则,不坚持真理的奴隶主义体现。我党历来强调共产党员要有高度的纪律观念,同时又要求共产党员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能盲从,绝对不能提倡奴隶主义。这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所以,强调无条件地同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是指增强党员的党性和纪律性所言,是共产党员高度自觉性的表现,而绝不是提倡盲目服从或奴隶主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做党的团结统一的模范
       要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任务,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做党的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怎样才能做党的团结统一的模范呢?
      (1)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理想对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了这个理想,就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就能胜不骄、败不馁。如果失去这个理想,就等于失去灵魂,就会出现信仰危机,就会失去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也就没有团结可言。实践一再证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不断加强理想教育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的理论基础。
      (2)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遍一员,除了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所以,每个党员和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要执政为民,为政清廉。
      (3)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同志。毛泽东说过:“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邓小平也号召全党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党树立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和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内生活和经验证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就能同周围的同志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同舟共济,搞好团结;骄傲自大,或以领导者自居,高高在上,动辄训人,就会脱离群众,影响党的团结。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力戒骄傲,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
       (4)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搞好老干部与新干部、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汉族干部与少数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在当前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搞好老干部与中青年干部的团结与合作。老干部与中青年干部的团结与合作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其实质是选好革命事业接班人,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保证革命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有计划、有领导和平稳地解决老干部与中青年干部的团结合作,是为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交替的基础,交替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只讲团结合作不讲交替,干部队伍就要老化,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只讲交替不讲合作,老干部的作用就不能发挥,其经验就不能下传,新干部就不能成长。只有在团结合作中实现交替,在交替中进一步团结合作,才能搞好传、帮、带。
       (5)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和犯了错误的同志及后进同志一道共事。这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的重要环节。毛泽东指出:“所谓团结,就是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党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难免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不同意见,只要思想端正,出于公心,就能消除分歧,统一认识,增强团结。如果一时不能统一思想,也应顾全大局,要“求大同,存小异”,携起手来,共同前进。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不嫌弃他们,对他们的错误对症下药;对于那些后进的同志,我们更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转变思想。
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执政党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这个重要位置中,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尤其是高层次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全党团结一致,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一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光明前途,从而进一步认清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极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历史回顾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有史以来,劳动人民就为解决温饱问题和克服贫穷而奋斗。但从总体上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的温饱问题始终未能根本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解决从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以及穿衣、住房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新中国建国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在解决温饱和克服贫穷方面没有太大太快的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用不到十几年的时间就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而在绝大多数人口中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旧中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共产党执政领导的新时期解决了,改革开放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时间里解决了,这是中华民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面对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中国,西方国家加紧实施“西化”、“分化”图谋。20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由于长期忽视执政能力建设,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执政长达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毁于一旦。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纷纷丧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政权付诸东流。
       从国内看,在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发生了严重政治风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使命。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所肩负任务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使我们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当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在同以往相比有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解决的情况面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不但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且要求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第一,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内涵。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原理,总结我们党数十年来的领导经验所做出的科学论断。这句话既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和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又指明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总的指导原则。
       党的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国情、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把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分析形势、指导工作。
       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党的组织路线要求和德才兼备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骨干桥梁作用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我们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切实保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实现。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是党的领导的一项基本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从中央到基层的一切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模范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允许任何党组织和党员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外或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任何违犯宪法和法律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给以批评教育直至党纪国法的惩处。
       在我们国家,党的领导同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不是互相对立或互相排斥的,而是完全一致的。确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一是能更好地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使国家机关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二是能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他是党的政策的规范化和定型化。因此,规定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既有利于更有效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更有利于坚持和实现党的领导。
       正确处理党与非党组织的关系。“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党章规定的党的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群众团体和经济、文化组织的领导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我们党是执政党,必须对国家政权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实行统一领导。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党对非党组织领导不同于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领导。党是国家的政治领导者,而不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包括国家政权在内的非党组织具体贯彻实现。党要通过非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又不能把自己混同于非党组织,更不能直接取代它们的作用。应当理顺党组织与非党组织的关系,保证非党组织依照各自的特点,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团结一致地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任务而奋斗。
       第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正经历着深刻而伟大的历史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变化,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相应地加以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善党的领导,是领导好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党必须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现在的经济工作,问题比改革开放前复杂得多。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不同。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但是共产党员中,特别是领导干部,具有专业知识的水平和人数,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种状况不改变不行。必须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改善党的领导,同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一定要坚持。同时又要看到,在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就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兴利除弊。邓小平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灭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制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但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预太多。党委要管大事,管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有利于建立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管好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改善党的领导,就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形式。要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要善于通过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善于把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主张,通过国家机关的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行动。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事的联盟。
       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文化战线、群众团体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对思想文化战线的领导,努力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经过9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已经从过去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成为现在将拥有8900多万党员,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发生很大变化的大党。伴随着我们党的发展和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艺术这个重大课题,历史地摆在了全党的面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提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将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并要求每一个苏联共产党员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头脑”,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的新形势,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要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6杨洪,赵喜军.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7王玉珏.延安整风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启示[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02);
8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9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10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1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5吴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贾章旺:《毛泽东》[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17任晓伟: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早期进程及其教训[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3) ;
18冯建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研究的思索[J]. 教学与研究. 2017(01)。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