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宗旨内在结构的教育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宗旨内在结构的教育

作者:王慧慧 佀健同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7-11-02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本意是忧国忧民而置个人利益于不顾。这种伟大、崇高的精神,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升华到党的宗旨的高度并付诸于为人民服务的全过程。

      一、历史回顾和党的宗旨的形成

      中华民族自古以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著称于世,中华儿女在长期的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尤以精神文明更为斑斓绚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我们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闪烁异彩的精髓。

       1. 历史回顾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屡遭挫折而不衰,屡遇磨难而不竭,反而愈加昌盛,一步步走向繁荣,正是因为有无数忧国忧民的炎黄子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行动的精神支柱。多少代人前赴后继,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仁者不以盛衰变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名相魏征在其临终之前写下了千古名篇《谏太宗十思疏》,其中强调了统治者与人民是一种“水”与“舟”的关系,严肃告诫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而昭示了李世民爱护老百姓,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违背了民心,国家政权就会覆灭的哲理。

       然而,要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何容易。首先,需要有坦荡的胸怀,心中装得下“天下”,装得下人民。其次,还需有舍己的精神,能够跳出自私自利的狭隘圈子。古人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心中装着人民的安危而勇于舍弃个人的利益而不顾。

       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够转战边塞,击退匈奴,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国家存亡。

       文天祥、李大钊、鲁迅等爱国志士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们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安危而敢于面对敌人而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以高尚的情操和刚正不阿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样的英雄志士,古有之,今亦有之。

       敬爱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青年时代起就忧国忧民,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一生鞠躬尽瘁,他们无私的品德永远为人民所敬仰。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政之所要,在乎民心”,“民贵君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些精华思想至今仍给我们党以极大的启示。

       毛泽东曾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我们有两方面的工作: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只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并确实产生了成效之后,我们去做第二方面的工作——向人民要东西的时候,我们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欲“得”之,必先“予”之。正因为共产党始终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护人民的利益,才使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正是这种长期形成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昌盛。所以,“得民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的思想愿望作为想问题、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人民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民情民意,这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著作中,可找到许许多多的论述。然而综合这些论述集中到一点,就是“民心向背”的问题。“民心向背”是最终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力量。这对社会主义说来,没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了。因为社会主义事业,归根到底就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不调查了解和忠实反映亿万人民的心声与愿望,不发动他们自己解放自己,社会主义事业就很难获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基于“民心向背”这一原则立场,认为民情民意并不是群众中少数个体意见与愿望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亿万群众的合力,因而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人们正是从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高度,从民情民意中探索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国情的关键就是“民心向背”。凡是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意志能在党的路线、方针中得到正确反映,革命就能胜利。这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执政为民,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和全社会积极性创造的充分发挥,这是执政条件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关节点,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历来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90多年来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党的宗旨的形成

       毛泽东创造性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党成立之初所确立的党的性质和党的奋斗目标。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伟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的《大会宣言》进一步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疏忽的”。大革命时期,党根据这一思想领导工人罢工,领导农民“打士豪分田地”,以争取工农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在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党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性,对党要代表群众利益、要为群众谋利益的思想更加明确。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因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无疑已包含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萌芽。

       真正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得到升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11月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的演说》中提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针对我们的文艺应当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首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44年9月毛泽东为纪念张思德特意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从理论上第一次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他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这和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党的主要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不可分的。所以,党的宗旨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军队上。军队的宗旨反映着党的宗旨。接着,他在报告中又深刻地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党的根本立场和行动准则。

      毛泽东上述一系列的新思维与新观念,获得了七大代表们的肯定,因而被正式写进七大党章的总纲中:“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它就作为党的宗旨载入史册,成为党始终不渝地永远追求的目标和使命,它也就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党中的心中,成为广大党员的行为准则。

       二、党的宗旨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浅显易懂,言简意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人谋利益和通过什么方式来谋利益以及怎样来谋利益的重要问题。

        1.中国共产党必须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党的宗旨作为党自身的定位问题,是党性的本质反映,是党的生命的根基。因此,它必须首先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按马克思当年所说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主要就是为以无产阶级为主的劳动人民谋利益。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对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反映。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样一个长时期处于敌强我弱的特殊社会环境里进行的。毛泽东多次指明中国社会的特点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战斗力强,但人数少,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面对这种国情和阶级状况,党应该如何来领导中国革命?依靠哪些阶级以及代表哪些阶级利益?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面前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毛泽东在1926年3月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分清敌、我、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通过对敌、我、友的阶级分析,解决了中国革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根本问题,并为以后形成人民概念奠定了基础。在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后,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要变中国为殖民地,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重要报告,提出把“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民这个概念。并认为人民应该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是极其广泛的人民范围,他们都是抗日的基本力量。

       党能否调动这些阶级抗日的积极性,把他们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汇合成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党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毛泽东指出:“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因而,共产党“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刘少奇也指出“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全体人民,它自己也就不能得到解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获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此,毛泽东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主义的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通过为人民服务达到为人民谋利益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毛泽东本人正是如此,他以毕生的精力献身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为人民谋利益是党所追求的目的,所奋斗的目标,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在为人民谋利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刘少奇对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进行解读时指出,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对人民负责,就要在客观上使人民因为我们的服务而获得益处,获得解放。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为什么必须通过为人民服务才能达到为人民谋利益呢?这是由服务的本质决定的。所谓服务即为集体为他人工作。它是一种反映、体现、满足被服务者的利益、愿望、意志的活动和理念。而为人民谋利益,首先就要了解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然后才能按人民的需求去谋取。这正是为人民服务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为人民服务即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它与为人民谋利益的本质是一致的。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方式、手段、领域、渠道无疑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革命、建设、改革、政治、经济、文化、领导、管理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必须是服务性的,因而都必须抓住服务二字,坚持服务的理念,树立服务的精神,把服务落到实处。正如邓小平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就是说,领导的职能,就是服务的职能。

       而那些强迫命令式的领导,官僚式的管理,不体现、不反映民意,主观意志,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名为为人民服务,实为违背人民的意愿,损害人民的利益,那就根本达不到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目的,反而只会使党失去民心。毛泽东曾多次强调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的错误倾向,并指出这种倾向对党和人民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坚决地予以纠正和克服。

       可见,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方法与手段,而且包含着为人民谋利益的目的与目标。它是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它的内涵更全面更深刻,是对为人民谋利益的补充与发展。同时,为人民服务既是一种革命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人民至上的革命理念。这是毛泽东又一创新。它规范了党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职能,为克服官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思想对于今天指导我们党正确处理执政与服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实践为人民服务,必须树立“公仆”和“勤务员”意识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党的干部应该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政治原则。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在延安时期他明确提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可见毛泽东从这一宗旨出发,同样给共产党员赋予了人民的“勤务员”的光荣称号。他只能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能做官当老爷,让人民来为他服务。当年刘少奇以国家主席身份接见北京市掏粪工人时传祥时就说道: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主席与清洁工形成了平等关系。邓小平指出:“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是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固地树立老老实实当好“公仆”和“勤务员”,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深入群众,体察民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亲民、爱民、为民、富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内涵是极丰富而又深刻的,它是由为人民和服务以及全心全意三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构建而成。为人民是本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人民,这是立党之本、生命之根。离开这一本质特性,共产党也就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是关键,它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离开了服务党为人民的本质就不能实现。全心全意是精神,共产党人只有具备公而忘私,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才能实践好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大贡献。

       4.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义务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终生牢记、终身实践。为人民服务也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义务。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践去体现。没有全体党员具体的、富有说服力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党的宗旨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因此,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义务。作为党员,就必须承认并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但要向党作出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更要承担履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每个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都会换来一方或一部分百姓对党的信赖、爱戴和拥护,能使党的执政基础不断稳固。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党员的一般义务,更该是党员的具体行动。

        5. 坚持党的宗旨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只用了28年时间,就实现了我国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终身追求而没有实现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抱负,归根到底,就是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真诚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形成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法宝,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今天我们党是否能巩固执政地位,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要让人民群众从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贯彻落实中,看到自身的根本利益,看到我们党是真心实意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而始终赢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保证我们党永远是一个强大的有力量的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党。

        6.党的宗旨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宗旨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直接体现。我们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历史使命,党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

       认识一个政党的性质、作用,归根到底看它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种利益要求和运动目的,不仅完全适合社会发展方向,而且同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新时期,党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更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历史充分证明了,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些人对坚持党的宗旨产生了模糊认识。比如党的宗旨是不是过时?是不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矛盾?也有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膨胀,自觉和不自觉地背离了党的宗旨。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党的宗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从根本上讲,坚持党的宗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内在的统一性。党的宗旨,在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战争年代,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武装夺取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党的宗旨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坚持党的宗旨就是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进行的。从这个根本性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坚持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但是,还必须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办事,遵循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原则。如果将这些经济运行原则渗透到党的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致使某些党员的心目中宗旨淡化,忘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出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对党的事业带来的危害性。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践党的宗旨

       我们党从成立时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宗旨。90多年来,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路线及优良传统。这是我们党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历史首创精神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服一切艰险、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成功的经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在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都是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吸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力,并且接受人民的监督。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就会遭到失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党执政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群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执政党使我们获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产生了被腐蚀的危险。党内容易滋长骄傲自满、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的现象。特别是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大批党员、干部担任了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领导职务,手中掌握着这样那样的权力,这就使得权钱交易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环境变了,我们要实行对外开放,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就会影响和腐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市场经济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党的作风建设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如果我们不警惕,一些干部就有可能利用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以权谋私。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这种可能、这种危险会始终存在,在放松教育管理和监督制约的情况下,甚至会愈演愈烈。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宗旨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2.践行党的宗旨

       在新形势下,党的宗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共产党员要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模范,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通过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体现。

       爱民,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私心很重,处处为自己打算,事事先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而对群众缺乏起码的感情,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甚至屡屡做出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人民的思想,把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是非、决定取舍的最高衡量标准,做到襟怀坦荡,一心为公。

       为民,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凡是人民群众需要的,都应当是我们努力去做的。要关心群众生活,群众日子过得怎么样,有什么难处,需要哪些帮助,都应当装在心头,切实解决群众在衣、食、住、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的感召力。

       富民,就是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在一个地方和单位做了多年领导工作,那里还是面貌依旧,就是失职,也就辱没了共产党人的使命。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责任感,有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加快发展,改变面貌,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安民,就是要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经济和刑事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努力维护社会公正,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社会条件。执政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维护社会公正。领导干部要办事公道、主持正义,特别是在选拔干部、升学、就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机制,引导和保障人们凭德才、凭工作能力、凭贡献获得社会承认,去创造美好生活。

       共产党员要把为人民谋利益的良好愿望同本职工作统一起来。有些同志总觉得要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干一番大事业,创造“惊人之举”。如果一个党员在为人民服务中确有惊人之举,那当然是值得称颂的。但我们却不能只去追求“惊人之举”,而忽视平凡的工作。其实,为人民谋利益,更多是要做好日常的工作,从本职工作做起。我们评价一个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水平高低,就是要看他对待本职工作的态度以及工作成绩如何。

       张思德同志的事迹那样感人至深,不是因为他干了一番大事业,而是因为他在平凡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也是突出地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不管是驾驶拖拉机、推土机,还是开汽车,他都是一把好手,表现很出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雷锋对待本职工作的突出特点。

       这些先进模范人物,都把自己的平凡岗位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立足点,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

       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不与民争利。共产党员不与民争利,是一个起码要求,在过去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可是近几年,与民争利这类问题时有发生。在机关单位,常听说这个领导干部曾和群众争房子出了名,那个党员评职称时和群众争得不可开交如此等等,这些现象败坏了党的名声,玷污了党的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共产党员在困难和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具体讲,就是在需要抵御外敌的侵略和颠覆,同国内敌对势力和其他坏人的破坏和捣乱进行斗争,以及抗御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例如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在抢险救灾中奋不顾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出现困难和危险的关键时刻,总会涌现出一批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样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收复失地,转战疆场;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为光复先人故土,率大军渡海作战;晚清大臣林则徐,为清除鸦片流毒,厉行禁烟……可以说,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传统美德。

       我们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挺身而出,更是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表现了胜于前贤的崇高品格。李大钊、林祥谦等一批优秀分子,为拯救患难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冒着杀头的危险挺身而出,率先举起了共产主义大旗,向旧社会宣战。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所以能够奋力保护列车,是因为那种保卫人民利益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强烈责任感在驱使着他。正如他生前在日记中写的那样:“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献出问心无愧的一生!”这样的共产党员何止几千、几万!要在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就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过去,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共产党人在火线上,在监狱中,在刑场上,能够坚强不屈,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渗透和颠覆的威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敌对势力随时有可能进行多种形式的破坏和捣乱;各种预想不到的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去战胜和克服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和危险。在紧要关头,采取什么态度,随时都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必须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好地体现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9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福利的实践。这是我们党60多年成功执政的根本经验。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伟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上述简要的回顾,可见党的宗旨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党从成立之初提出“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拥护工农自身的利益”,到提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从“为人民谋利益”,到提出“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对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一切革命同志的普遍要求,到把它作为全军和全党的宗旨。这充分表明了毛泽东与时俱进地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础上,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及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升华与完善了党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孟昭信.现代领导与系统科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1998;
[6]《苏共决议汇编》第1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7]杨洪,赵喜军.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8]王玉珏.延安整风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启示[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1(02);
[9] 舒永安,郝琦.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其现实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 2006(02) 。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