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 化解“四大危险”

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 化解“四大危险”

作者:刘喜发 周贤山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2-08-17


                 ——纪念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

      


  1937——1947年,中共中央驻在延安10年有余,史称延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在这个伟大历史性转折的实践中,我们党铸就了一种适应历史性转折、符合时代要求、影响极为深远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反复证明,延安精神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思想源泉。

一、 弘扬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它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它的首要内容,是它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形成了鲜明的群众观,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与归宿,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在陕北13年(其中在延安10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领导全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实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1945年夏,在延安举行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精神,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延安精神,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毛泽东在1949年10月26日给延安人民的复电中强调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号召全党“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2002年3月,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06年1月29日,胡锦涛在延安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延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和传承性,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改革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四大危险”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与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呈现出各种挑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从全国来看,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的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党内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 

   其一,精神状态方面。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精神萎靡不振,缺乏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谓的干部“天花板”现象和“58、59”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部分人的精神状态出了问题。

  其二:执政能力方面。一些领导班子和一部分党员干部领导能力不强,缺少科学判断形势的敏锐眼光,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既不善于总揽全局,又不善于依法执政,在遇到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事态失控,给党和人民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其三:党群关系方面。有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洞的口号,个人主义突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整天不是忙于应酬,就是文山会海,或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