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李亮: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李亮: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李 亮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1-10-19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成事之基、制胜之道。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一直坚持了这一宗旨,并根据时代的不同发展和创新党的宗旨理论,为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共产党的宗旨经历了一个过程。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共产党宜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参加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运动是多数人参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①]在总结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为公社的人民服务”。坚持这一基本思想,列宁提出了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第二条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②]翌年党的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③]1923年党的三大宣言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疏忽的”。[④]

大革命失败后,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群众战争的重要性。192711月,中共中央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党即为正在创建中的军队确定了“完全与雇佣军不同的工农革命军”性质。这里所说的工农革命军,实际上是与国民革命军相对应的,它将叛变革命后的中国资产阶级等阶级、阶层排除出革命阵营,从而申明了自己的无产阶级军队性质及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的目的。此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在领导武装起义时,大都将工人纠察队、工农自卫军、农民自卫军等工农群众武装组成工农革命。192811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这是红军作战勇敢,战斗力强的根本原因。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的途中,以《红四军司令部布告》的形式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红军宗旨,民权革命”的主张,这是我军首次使用“宗旨”概念并昭示其宗旨所在。以民权之获取作为红军宗旨,这从表述形式上看似仍在沿袭孙中山的建军主张。但是,由于红军将“民”的概念限定为“工人农民及一切被压迫阶级”,它非孙中山本来的“国民”含义,因而红军提出的以“民权革命”为宗旨,实质上乃是以广大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为宗旨。宗旨教育是红军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红军政治教育的突出成就,就在于培植起官兵为工农利益而战的忘我牺牲精神。19341月,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⑤]

进入抗日战争以后,由于所担负的任务和环境的变化,我军宗旨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红军时期的宗旨表述已不能完全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摆脱了内战隔绝状态的我军,有被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并迷失根本革命方向的危险。在此情况下,我军对宗旨教育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毛泽东等人开始探索一种既能保持红军宗旨的本质内容,又能适应新斗争形势要求的我军宗旨的表述形式。1939220日,毛泽东在“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中,剖析孔子道德观的本质时,从唯物论的道德观角度最早使用“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他说:“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⑥]同年12月,在《纪念白求恩》这篇著作中,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1940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又表达了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1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19425月,针对我们的文艺应当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他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劳动人民服务,“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⑦] 此后他在《论合作社》中强调,为群众服务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19449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卫团为张思德所召开的追悼会上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明确地把为人民服务的主体由共产党员扩展为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军队,并进一步对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做出“完全”、“彻底”两项限定。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⑧]918日,毛泽东发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指出:“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104,他在秦邦宪的陪同下,到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礼堂看望《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出版局和中央印刷厂的全体工作人员并讲话: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呢?你们不论是做新闻工作的,还是做出版工作的,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进一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对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的根本要求。19441216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1945年的任务》一文,文中说:“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阶级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9459月,毛泽东给《大公报》的题词:“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延安整风后在全党取得了共识,促进了党的宗旨理论的最终确立。194542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424日,他在向中国共产党七大提交的《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中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⑨]。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军队的宗旨提了出来,并将之上升到“唯一”这样的高度。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际上不仅仅限于军队,对党组织也是普遍都适用的。在战争和革命的年代,武装夺取政权是其必不可少的主要任务,所以,党的宗旨与军队的宗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深刻阐述了党的根本立场和行动准则:“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⑩]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强调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反对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经过认真的讨论,中国共产党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党的章程,而且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务在党章中规定下来。新的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员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11]党章第二条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12]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确认为党的任务和党员应尽的义务,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党的确立。从此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19499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929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接着,在1954年召开了人民普选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宪法。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宪法中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通过国家强制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

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重申七大党章中提到的“两个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应当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遇事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痛痒,尽力帮助群众实现他们的要求。”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也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195611月,他在回答国际青年代表团成员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给出答案: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957年,毛泽东在《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也曾郑重申明,“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全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622月针对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的状况,邓小平告诫党员干部,要想一想,“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里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九大”、“十大”外,其余党的代表大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明确写入了党纲部分和党员义务部分,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党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大通过的章程,在党员义务的第二条写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13]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党章,在总纲部分恢复和重申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三项基本要求之一,最终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1989年江泽民在讲话中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宗旨连在一起,并决心要党的宗旨地位,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依照党章从严治党,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痛下决心,排除阻力,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恢复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4]在领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价值判断的标准,认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兴旺与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他提出著名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这“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基本的决定力量的原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一原则立场。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都无从谈起。综合国力是以国家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维护和获取国家利益的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人民群众利益的直接表现。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就其实质言,就是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另外一种不同提法。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最终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提升了为人民服务新的内涵,推动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不断发展。

以南方谈话的精神为指导,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报告中提出:“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又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15]党的十四、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为党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之一,放在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等位置,并且在第三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中,增加了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内容。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去,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16]除此之外,江泽民还多次用“根本”二字来阐述党的宗旨。他说:“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1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19]“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20]

20002月,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第一次向全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问题。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是与现代化大工业和先进生产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努力把经济建设搞好。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的源头,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进化发展、最终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政党,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实现物质生产进步的同时,创造出体现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先进文化,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22]江泽民把党的宗旨从一个代表表述为三个代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基础,扩大了党的宗旨所服务的主体,体现了党的宗旨服务内容与以往的不同,这是他对党的宗旨理论做出的巨大贡献。

2002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观点,对党的宗旨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不仅把一个代表修改为三个代表,而且党章总纲中还规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2004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3]以人为本,就是要承认并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利于发展,以造福人民。马克思曾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列宁也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从历史创造者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生命活动所展开的内容是认识和改造自然,“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科学发展观在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核心和根本动力的同时,把人视为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视为发展的终极价值,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为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点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重申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之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要求的基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永恒的,不能改变和放弃的。只要中国共产党存在,就要坚定地坚持和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就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就不成其为共产党了。但是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和态度,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文化大革命”运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主观愿望是为了加快发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发动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然而,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给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共产党人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者。“全心全意”的主观动机与人民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实践效果结合起来,革命和建设的事业才能永葆长青毛泽东指出: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24]“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25]“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6]邓小平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27]党要“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28]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他又提出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和评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好坏的标准,实现了从全心全意到让人民满意的过渡和统一。

在让人民满意这一光辉思想的哺育下,新时期党始终不渝地追求、实践与实现这一目标和使命,推动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实践中不断走向新的胜利。2003年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决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定。 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让人民满意的执政理念:“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随后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提出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党的全心全意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向“让人民满意”的重要转变。

20076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月,党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护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9]可以看到,党的十七大对“以人为本”的阐释和运用,始终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围绕着“人民”展开的,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十七大还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已经洋溢着让人民满意的光辉。

从“全心全意”到“让人民满意”是党的宗旨理论的一大进步,从主观愿望到客观评价,增加了一个群众检验的根本标准;从端正态度发展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更彻底地确立执政的人民本位价值理念。20049月,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和探讨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校、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决定》还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并具体规定了加强建设的内容,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创新。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历史使命决定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共产党人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人民军队、党和政府的宗旨,特别是后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要求全党,并将之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践行这一宗旨,逐步使党的宗旨深入人心。正如刘少奇在《论党》中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人民而建立的,我们的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邓小平也说:“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党的地位、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对共产党而言永恒存在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从“全心全意”到“让人民满意”在并未改变为人民服务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党的宗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实现,这充分反映出中共领导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和和为谋求长期执政而不断探索、创新的可贵精神。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②]《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③]《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⑥]《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7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7页。

[] 同上,第1004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⑩] 同上,第1094-1095页。

[11]《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12] 同上,第49页。

[13]《中国共产党党章汇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8页。

[1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文献汇编》,蓝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1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1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13页。

[1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文献汇编》,蓝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255页。

[1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78页。

[20]《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94页。

[21] 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226

[22]《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红旗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2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50页。

[2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8页。

[25] 同上,第873页。

[26] 同上,第1096页。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145

[28] 同上,第342页。

[2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1025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