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张玲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张玲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作者:张玲玲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1-09-1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1]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顾了我们党90 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注重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困难,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显示的智慧、所进行的创造、所发挥的作用等等,既内在地包含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也内在地包含着尊重人民利益需求。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人民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和发展自身利益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的过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就必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着眼于实现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完全贯通起来。正因为这样,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一切努力,都应围绕贯彻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这个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来展开。由于人民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始终是实现他们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因而党只有坚持贯彻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这个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实践科学发展观,显示自己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先锋队作用,从而使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得到保持和体现。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就意味着要更加自觉地尊重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现实实践,更加自觉地尊重他们在这一实践中所表达的时代先声。

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本质的先进性要求,对党的事业发展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我们党就能准确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不断获得事业发展的新动力;就能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就能从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不断获得事业发展的新源泉。任何时候,党都要通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永葆自己的先进性。[2]

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

()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当然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所谓理论创新,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通过总结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新经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内容。理论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既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永葆生机的源泉,又是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创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建党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基础上,相继创立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党取得该理论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汲取群众智慧,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也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

()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是推进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主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成果的取得,都是从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是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许多重大理论成果得益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包产到户”肇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浙江省温州市农民“靠剪刀闯天下”的乡镇企业的兴起等,都源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他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邓小平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改进等,都是对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总结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而取得的理论成果。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确定的若干重大战略部署的完成,需要继续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依然是今后推动我们党理论发展和创新的“助推器”。[3]

三、怎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4]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终是以他们的创新实践及其成果表现出来,而这种实践及其成果,是与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分不开的。这里头也就包含着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份。总之,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就会创造出许多价值,或者肯定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人民群众是各个领域、各条路线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所以,如果能让他们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路线更好地劳动,更好地发明创造,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就必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劳动,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为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献计献策。因为离开劳动,离开知识,离开人才,离开创造,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无法发挥。并且不论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还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群众,只要是有益于社会,都必须得到承认和保护,都必须依法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切切实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二)要营造出一个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神圣职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品格的试金石。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宝库。要打开这个宝库,社会环境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宽松、良好,就可以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如果社会不稳定,人人自危,就不可能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在认清了社会大环境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必须要营造好政府的政策与法制环境,切切实实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扎扎实实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真正形成一个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够带头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领导环境,真正营造出一个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百家争鸣的创新环境。真正形成一个社会各成员都能够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创造出一个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利于汇聚一切积极力量并能够使一切有益于强国富民的新思想、新创造能够充分活跃起来和迸发出来、让一切有志于创新与创业的社会成员充分地发挥出聪明才智、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与创新的要素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硕果累累。

 (三)以制度创新来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利益。

好的制度,可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的创新实践,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创新成果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和利益。制度不好,制度不能创新,就会阻碍、压制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会阻碍和扼杀人民群众的创新行为和创新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们相信,会有一套更加成熟的维护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制度,或迟或早会建立起来。

要更好地尊重、发扬光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必须建立健全开放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制结构要有新突破,除了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外,同时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在一般竞争领域积极开展产权多元化的混合经济。并且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又符合国情和世情的企业治理结构,形成对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全方位实施农村小生产经营者向专业化、产业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村一切资源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中国罕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就会以这条桥梁和纽带把9亿多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地调动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真正保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其创新实践活动。另外,还应把诚信与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并建设好。要真正建设好信用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以知识产权制度和信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知识产权制度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专利成果。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维护好,让全体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成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锐利武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体现出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效益。[5]

[参考文献]

 [1]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2).

[2] 章传家.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J]. 求是, 2004(6)11-13.

[3]王海军.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J].学术论坛,2009 (10)18 –21.

[5] 郭继强.新世纪要更好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J].社科纵横, 2007(3)1-4.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