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闵国梁:跳出历史周期的捷径 通向光辉未来的桥梁

闵国梁:跳出历史周期的捷径 通向光辉未来的桥梁

作者:闵国梁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11-06-29

——浅论毛泽东人民民主观 


  横尽虚空,竖尽来劫!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历史,也必将成为历史。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之中,也是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在特定的时空之中,演绎着我们的人生。只有当我们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历史才会做出最公正的评判!无论你是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都无法摆脱!

  从古至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类总是在分分合合中前行,社会总是在分分合合中发展。世道兴衰、朝代更迭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我们是生活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我们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都要面对这个永恒的主题,面对这个历史的“周期率”!

  如何打破历史的“周期率”、建设未来的“大同世界”?不仅仅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还有许多仁人志士都在上下求索,用自己不懈的努力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我们阅卷无数后,才发现“风景这边独好”,唯有毛泽东的“人民民主观”回答得最为圆满!

答疑千古

  我们不妨先阅读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答卷吧!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他祈望秦王朝能存在千秋万代,故称自己为“始皇帝”。他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力求“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惜,强大的帝国仅仅存在二世,就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中烟消云散。

  楚汉争霸,刘邦笑到了最后。他实行“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一改秦代暴政,推行黄老之术。西汉前期出现了享誉后世的“文景之治”,在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中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可惜时光不过百年,强盛一时的西汉王朝就被王莽篡权而成为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他亲眼目睹了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整个过程,深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避免唐朝重蹈覆辙,他同样在寻求解决之道。历史上留下了他与房玄龄、魏征等人探讨“创业与守成孰难”的故事,更留下了他那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经典名言。他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勉的作风,成就了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可惜,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唐朝存在200多年后,依旧雨打风吹去。
……

  王安石用一首诗形象地概括朝代兴替的规律:“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历史何其相似,历史何其无情。中国如此,外国同样如此。过去如此,现实同样如此。于是,便有了1945年那个脍炙人口的延安“窑洞对”。

  1945年7月初,在延安的窑洞中,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为什么能如此自信?因为:

  一、他拥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书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在书中,他对国际社会形势洞若观火。他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儒释道思想与代表西方哲学最高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进行融会贯通、揉而为一,形成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他运用最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诠释,让许多普通群众都能掌握其深刻内涵,使之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他拥有深邃的洞察能力。思想的深度决定认识的高度!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深刻剖析了中国几千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制度上,封建时代实行的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就是土地归地主所有,地主将土地租给或分给农民耕种。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及家人的生存。而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对农民进行剥削,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在政治体制上,封建政体的终极目标是确保君主高度独裁、实现万世永固。尽管不同朝代实行的具体政治体制有所区别,但这一根本目标却始终没有变化。而且封建统治越到后期就越独裁专制。在文化形态上,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是以忠孝为中心的宗法制文化。统治阶级通过大力宣扬“上下尊卑”、“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等思想,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来禁锢农民阶级的思想,让他们自觉接受奴化教育。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农民永远是被剥削奴役的对象。剥削只有程度之分,而无性质之别。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他拥有极大的道义优势。在毛泽东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时代的统治都是建立在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独裁专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而共产党实行民主则是打破独裁的最佳方法,因为它实行的是“人民民主”,是让大多数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而,共产党受到中国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支持和拥护,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毛泽东拥有了这样三件法宝,他的自信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自信源于实力!

成功实践

  毛泽东人民民主观的形成发展与其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出生在中国社会最底层,受母亲信佛的影响,他幼年也信佛,曾为父亲不信佛而苦恼。他自幼乐善好施,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漫长的革命时期,他总是关注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争取人民主权,维护人民利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领袖。

  一、坚持在党内实行民主,不断提高凝聚力,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中国革命的艰辛岁月里,毛泽东始终把党内民主作为党的生命线来抓。土地革命时期,他明确指出要在军队内和政权内实行民主主义制度。他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严肃批评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刻指出没有民主要打倒帝国主义取得最后胜利是不可能的,政府只有越民主,抗战才能越彻底。并在全党深入开展整风运动,纠正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统一了全党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各机关、团体和组织都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制度,为实现党内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的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正是凭借这一“武器”,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800万部队。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共战争并不仅仅是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斗争,而是国民党和中国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战争,共产党不过是这些劳苦大众的代言人。毛泽东将共产党与劳苦大众的命运融为一体。而蒋介石只拥有飞机大炮,却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蒋介石的失败注定是历史的必然!

  二、坚持在军队实行民主,不断提高战斗力,真正做到“枪杆子里出政权”。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对军事一无所知的他从此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谱写了用兵如神的传奇。他在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把官兵民主作为军队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来抓。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政治建军”的方针,他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致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多项重大的任务”。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建立军队民主制度,打造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因此,他在军队连以上各级建立了士兵委员会,来保证士兵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然而他的思想一开始并不被多数人所理解,毛泽东一度离开军队领导岗位。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为纠正红军改编后某些人不愿意严格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等人民军队内部的错误倾向,强调在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解放战争时期,在军队逐步健全和恢复了党委制和士兵委员会制度。1948年1月30日,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军队内部民主运动》的党内指示中,把军队内部的民主内容概括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他指出:部队内部政治工作的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时,他深情地说:“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他将士兵委员会视为井冈山精神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军队民主主义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三、坚持在根据地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信服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大众”。

  毛泽东是研究农民问题的大师。他深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广大农民贫困的根源,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是他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上发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呐喊。是他在“城市中心论”喧嚣尘上的时候,谢绝了瞿秋白让他留在中央工作的好意,执意要到农村开展工作,和绿林好汉交朋友。是他开辟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他第一个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时期,他在苏区制定《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和《赣西南苏维埃土地法》等法律,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根据地制定减租减息的政策,既实现了团结抗日,又激发广大农民抗日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让历代农民起义者追求“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变为现实。

  在解决土地问题的同时,毛泽东还要求全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极力改良他们的生活。他在根据地创办了“消灭文盲协会”、农业学校等各类学校,为农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当得知一个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战士想见他一面时,他立即丢下繁忙的工作赶了几十里路去看望那个伤员,满足了他最后的愿望。他亲自参加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挽救一个小女孩的生命,他不顾医生的犹豫,用掉身边最后一支进口药盘尼西林。为解决警卫员的恋爱问题,毛泽东亲自帮他出谋划策……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他身上还有好多好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领袖,这样的党,广大人民群众怎能不发自内心热爱?

  四、坚持在各阶层实行统战,不断提高向心力,真正做到“攘外必先安内”。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大资产阶级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社会阶级结构上,当时的中国既有工人农民和地主这些主要阶级,还有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等其他社会阶级。毛泽东纵横阖捭,运用灵活多变的统战策略,根据不同形势制定了不同内容的革命统一战线。如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反封建的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大一统的工农民主的民主统一战线,抗战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在解放战争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通过实行统一战线,毛泽东将“千千万万”、“浩浩荡荡”的人拉到自己这边,让对手变成“孤家寡人”。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蒋介石毕生追求而没有实现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治理想!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没有忘记这些政治盟友。新中国初期政权的人事安排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新中国的政权体系,有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组成,是名副其实的“联合政府”。比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有180名代表组成,仅各民主党派成员就有60多人。在中央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中,民主党派有3人;政务院4个副总理中,有2人。而即使到1950年年底,所有民主党派的党员加起来不到13000人,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专政!

艰辛探索

  《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毛泽东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打破了一个旧世界,更在于他建设了一个新世界。为建设这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他进行了艰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一、在经济上:消灭私有经济,建立公有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物质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是迅速实行土改,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用了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实行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中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这次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由地主阶级私有制变为农民私有制。土地改革激发了最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是全面开展“一化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3年,中国轰轰烈烈开展了以“一化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经过新建、改建、扩建国营企业,实施公私合营为集体所有制或国营企业,全面推进国家工业化等经济领域的全社会性改造运动,从而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彻底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

  二、在政治上:限制官员特权,扩大群众权力,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保障。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深知,只要让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会指日可待。

  一是建立人民主导的政治权力机构。近代以来,中国不少政治团体试图模仿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来治理国家,却无一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建立了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和人民政府制度。其运行方式大体如下:先由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和不同政治家组成政治协商会议,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各界的政治创造能力和政治热情,制定各种政治方案。然后交由普通老百姓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从而选择最符合人民利益的方案。最后通过人代会表决成为法律,交由人民政府去执行。这种新型的政治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做到了民主与集中的完美结合。它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政治创举,它远远优于西方“三权鼎立”的政治体制。

  二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权力约束机制。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严肃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向全党发出警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开展整党整风运动,除了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外,还充分听取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将全党直接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样既保证了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又有效地杜绝了党内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同时,他还积极在政治体制上创新,探索建立新型权力机制。1965年我国取消了军衔制,在军队内部实现官兵平等。在他的晚年,中国实行了权利分离的新型政治体制,让官员的职务变动不再和工资、待遇相联系,当官只能成为人们实现政治抱负和展示政治才干的途径。枪毙张子善、刘青山的枪声给全党干部上了沉重一课,也保证了社会风气的清廉。毛泽东是历史上第一个与“官国”传统决裂的人,他让广大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让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与人之间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三是建立人民民主的大众政治制度。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经济学大纲》后讲过这样一段话:“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他将1957年整风反右中发展起来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群众运动形式,称为大民主。1975年, “四大自由”写入《宪法》,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让普通百姓拥有自由表达自己民主诉求的方式。他大力推行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鞍钢宪法”,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人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他经常直接选拔群众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党政最高领导层,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他们直接有机会参与国家大事。并要求他们实行在中央、回原单位和到基层进行调研的“三结合”工作法,保证了最高层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在毛泽东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中国建立了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在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独一无二。中国人寿命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迅速提高到70年代中期的65岁。正因如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毛泽东时代在人权上,中国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三、在文化上:消除传统观念,培育新型思维,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社会现象都能在人的主观世界里找到影子。脱胎于旧社会的新中国尽管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现了彻底决裂,但要与传统的私有观念实行彻底决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建立了消除阶级分化、统一人民利益的经济基础。建立人民政权,只是在政治层面保障人们当家作主权利。但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传统观念产生的土壤,建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让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一是大力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新中国成立前,文盲占9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而充满了文盲的国家是建设不了现代化的!建国不久初期举国上下开展普及教育,既让农民实现了自身的解放,也提高了他们科学文化素质,为改变农村的面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在毛泽东时代,全国小学入学率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升至1976年2344.3万,增加了近10倍。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升至1976年861.1万。增加了20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1963年前普通教育开支约占教育总开支45%,1963年后大幅提升至1969年的95.4%。1976年达到67.1%。通过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斗私批修”活动,弘扬集体主义新风尚。“人人为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不过人性是自利和他利的结合体,既有“善”的一面、同样又有“恶”的一面。佛魔同体,善恶同源!为弘扬“善”抑制“恶”、弘扬“公”抑制“私”,毛泽东进行了许多尝试。他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就是要净化社会风气。他开展党内整风,发动群众监督干部,就是要杜绝后者损公肥私的腐败行为,扫除官僚主义现象。他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就是因为他看透了林彪内心深处是为一己之私。他开展文化革命,实行“灵魂深处闹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来提高人民的觉悟,培育大公无私的正气。毛泽东本人更是大公无私的典范!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一碗红烧肉,但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他一星期没有吃米饭、7个月不吃肉,与人民一起共度难关。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让毛岸英带头参加志愿军。结果他最心爱的长子牺牲在异国他乡,他经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在毛泽东时代,涌现了王进喜“铁人”精神、雷锋“傻子”精神和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毛泽东创造了一个“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平等世界。

  三是严厉批判“明君清官”思想,培育独立自主新观念。毛泽东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人民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由于中国处于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性格里有奴隶性的一面,人们总喜欢崇拜“明君清官”,而缺乏自己当家作主的意识。毛泽东知道,如果不彻底清除中国人思想中救世主思维和奴隶作风,让人民从思想上站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富强民主。建国不久,他就在文化界深入开展批判《武训传》活动。毛泽东严厉地指出:“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促动封建经济基础机器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如此之多,说明了我们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程度”。 在开展批判奴隶思想时,毛泽东总喜欢举明朝太监贾桂为例。他说,一次刘瑾让贾桂坐下,而贾桂却说自己站惯了不敢坐,贾桂的做法就是奴隶性。面对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时,他总是回应“人民万岁”,就是希望人民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成就大业。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转化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中国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相对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建国初期的赤贫农业国发展到能制造“两弹一星”、世界第六位的工业国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认为,“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引领未来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哲学王”统治的国家。因为哲学王既拥有高深的理论,又掌握实现思想的世俗权力。他能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将思想变为现实。

  古今中外能称为“哲学王”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他既要建立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盖世功勋,又要将他的主体哲学变成一种全社会的哲学。而毛泽东则是其中一位!基辛格就在其新作《论中国》中称毛泽东主席为“哲学王”。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这样评价,“法国人认为毛泽东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并且努力地把它付诸行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正是使中国走向一种哲学,即给予中国人民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毫无疑问,毛泽东就是柏拉图的那个幻想的现实存在!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至今读来,仍让人振聋发聩。《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毛泽东运用“道器变通”方法,准确地处理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理论和实践等多组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他始终牢牢抓住最关键的问题——人的问题。他总是坚定地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紧紧依靠他们,组织他们,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为人民服务”思想发展到“人民当家做主”理论。虽然各个时期的提法内容不尽相同,但其根本内涵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人民民主观”。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人民民主观必然是其中最经典的篇章。

  《道德经》里有一句名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环顾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也是毛泽东诞辰118周年。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学习毛泽东的人民民主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毛主席早就指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取得95%以上群众和干部的支持。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任何目标都无法实现,都会成为水中之花、镜中之月。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社会和谐人人有责。我们每个人作为人民的一员,都要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拼搏!

  有一种思想,历经时间的检验,已成永恒!有一种怀念,超越人世的沧桑,更显真切!生命终将结束,但思想必然永存。毛主席永远离开了我们,毛主席永远也不会离开我们。他伟大的人民民主观必将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指导我们奋勇向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