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张仕国: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探源

张仕国: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探源

作者:张仕国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9-12-07

 

在我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提出并杰出地实践了实事求是这一光辉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概括。那么,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最初源自哪里呢?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一问题作几方面粗浅的探索。  

 

一、农家生活给他的实事求是思想以最初“启蒙”

 

毛泽东生长于农民家庭。他“从6岁开始,就在田间帮助家里劳动。8岁到13岁在私塾读书期间,在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和下午放学之后,也都要帮助家里放牛、砍柴、挑水,做些零星活儿。每年寒暑假期间,当然要大部分时间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由于父亲需要帮手,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常年参加劳动。农忙时,他在田里要担负一个成年人的劳动;农闲时,则在家里磨谷子、舂米、放牛、喂猪、砍柴等等,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长工。晚上还要帮助父亲记账。”“毛泽东从早到晚辛勤耕作,从不偷闲。别人地里的庄稼一般只锄两遍,他最少要锄三遍,有时不论遍数,看见草就扯。因此,他种的田,庄稼常常比一般人长得要好些。他还在山坡地上中各种蔬菜,把菜园收拾得象花园一样。对于牛栏、猪圈,他也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常用一种铁制的篦子,把猪、牛身上的虱子、跳蚤以及脏东西篦去。因此,他喂的牛、猪总是又肥又壮,很少生病。”1毛泽东劳动既扎实又讲实际。“一天,父亲叫他和弟弟去收拖泥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收。不一会儿便收了一大片。它却选了一块豆子长的密密的地方,老老实实地收着。父亲来了,随便一看,称赞弟弟收的快,而责怪他收的慢。但他并不忙做说明,只是示意让父亲看看自己所收的豆子数量。结果父亲不说话了。”2

应当说,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从事农业生产,更需要脚踏实地,勤恳细致地实干.出身于农家并在青少年时代就长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的毛泽东,很早就养成了农家子弟质朴实干,讲求实际的作风。正如陈显明在<<毛泽东的心路历程>>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农家文化(:农家生活)是任何一个农家子弟无法选择的客观存在.无论是熟读经史,还是大字不识一个,他首先总是处在农家文化氛围的无形的包围之中,并由此而塑造出他内在的思想性格(包括道德观念思维模式情感取向人生志趣等等)和外在的风度气质。”“这种文化背景,决定了毛泽东无论日后的世界观有多大的转变,农家文化都已经给他的整个文化心态,以及外在气质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③的确,即使后来已经是中共领袖的毛泽东,也依然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4的特点。

毛泽东早年就表现出的质朴实干,讲求实际的特点,是与他的农家生活,特别是很早就参加农业劳动有着密切关系。他从中首先具体认识了他的劳动对象的“实事”是什么,其中之“是”是什么,怎样踏实努力去“求”。这对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萌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

 

湖湘文化给他的实事求是思想以直接影响

 

毛泽东出生并成长于湖湘之地。历史悠久,讲求“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给了毛泽东在思想上以直接影响。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只有从事物本身的探索研究中,才能发现规律,引出法则(‘有即事以穷理’)。而“船山(王夫之)的即事以穷理,也就是实事求是”⑤毛泽东很早就受到王夫之思想的影响。1914年6月,谭嗣同的老师刘人熙在长沙发起成立“船山学社”,并亲自担任主讲。毛泽东常去听讲,“深受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熏陶,对他日后的实事求是为主要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6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影响也较大。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⑦后来在延安时,他还提倡干部读曾国藩的书。在上世纪60年代他还说过,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认为“‘实事求是’就是‘即物穷理’、‘即事穷理’,即从客观事物本身去研究,穷尽其客观规律。这与后来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解释已十分接近。”⑧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有长达五年半的学习生活。这期间的生活对他思想的影响比较广而且深刻。1949年,毛泽东同当年的老同学谈话时说:“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在一师期间,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对他有“很深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讲究实践,做事要有毅力,深谋远虑。”杨先生讲:吾无过人者,惟以坚忍二字颇为著力,常以久制胜”。“凡人欲在社会建功立业者,宜深谋远虑,动之万全,不可孤行己意,不顾利害。”9“善治病者,必察病人身体之状态;善治国者,必审国家之特异情形。”10“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农事不理,则不知稼穑之艰难;休其蚕织,则不知衣服之所自。”11……上述教育无不具体体现了讲求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给毛泽东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也是在一师期间。“当时毛泽东所敬重的徐特立老师就曾在湖南一师大门上面的一块石头上刻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不能不在毛泽东的脑海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12毛泽东19176月,1919年秋,都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校长室。而书院讲堂檐前就悬有醒目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匾额。这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合并办学,校长宾步程为学校题写的校训。意在教育学生从社会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后来,毛泽东应当是受此启示,在1941年冬,为中共中央党校也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当然,其内含已较书院的“实事求是”更丰富更深刻了。1945 年他在为《七大手册》题词时,又重申了“实事求是,力戒空淡。”

由上述可知,讲实际,重实践,提倡“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给了毛泽东以深刻的直接影响,为他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因此,后来由他提出我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完全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三、社会实践使他的实事求是思想日趋成熟

 

实事求是的思想,重在讲求实际,即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应用这一概念,时常是双关的。”13实事求是的思想,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实践上。毛泽东青年时代,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进一步认识到了“闭门求学,其学无用”。因此,他利用一切机会更多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1916年至1917年,毛泽东先后和蔡和森、萧子升在湖南境内“游学”。“沿途他们了解各县农民的风俗习惯,农民的生活状况,地主、佃户如何收租、送租、贫农的痛苦等等。”14

191710月,毛泽东参加了办工人夜校。“毛泽东通过办工人夜校的实践,开始接触到城市产业工人,并和他们建立最初的感情,同时也取得了联系工人的初步经验。毫无疑问,这是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最有意义的收获之一,并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

1917年冬,由毛泽东和蔡和森、萧子升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学会有七十到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16成立新民学会,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一个创举,也是他开始革命实践的第一步。

191711月,毛泽东还组织二百多手持木枪的学生志愿军,并联络部分警察,虚张声势,智缴了三千多北洋军溃兵的枪,使长沙城免遭洗劫。这也是毛泽东的第一次“通身都是胆”的军事实践。

1918年,毛泽东还积极参加了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当时全国赴法勤工俭学者近千人,湖南即占三分之一。可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留在了国内。对此,他解释道:“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17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完全切合实际的。

当然,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社会实践,远不止上述活动。正是毛泽东通过大量复杂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国情,经受了锻炼,积累了实践经验。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日趋成熟。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的成熟,是在毛泽东掌握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进一步丰富之后。有着良好湖湘文化底蕴的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异常复杂艰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且同教条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艰难斗争,终于形成了内含更为丰富,理论上更为成熟,具有中国特点的实事求是思想。

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源头的初步探索让笔者感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并不简单,且不容易;尤其是具体实践起来往往更为复杂,更为不易,以至于象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不能完满地实践它。那种把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实践看得简单和容易,显然是不正确的;至于那种只是把“实事求是”当做口头禅,实际上幷不认真践行的人,则更不可取。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实践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方面,都更应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注 释

马玉卿,张万禄:《毛泽东成长的道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016--7页。

2高菊村:《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3113页。

3何显明:《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学林出版社200261241页。

4《周恩来选集》上卷132页。

5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12232页。

6毕剑横:《毛泽东与中国哲学传统》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5166页。

7《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285页。

8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243页。

9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2132页。

10同上31页。

11同上43页。

12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245页。

1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440页。

14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少年出版社19807149页。

15马玉卿、张万禄:《毛泽东成长的道路》152页。

16《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29页。

17高菊村:《青年毛泽东》91-92页。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