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当前位置: >  > 最新征文 > 马启迪: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视角研究毛泽东独立自主的精神

马启迪: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视角研究毛泽东独立自主的精神

作者:马启迪   来源:征文 点击:: 日期:2009-11-26

(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论文)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处在大变动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对这些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想一下作出正确的回答是困难的,再加上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和革命斗争的实际,还远离中国革命斗争的地区而瞎指挥,这就更增加了我党确立正确路线的困难性。如中国革命是走以城市为中心、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的道路,还是走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力军、先取农村后夺城市的道路,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苏俄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是走以城市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军、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的革命道路。共产国际给我党提出的革命道路,是套用这个公式和十月革命胜利及中国北伐战争已有经验为依据的。经历史实践检验看,这条道路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革命发展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1924年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后,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这一时期,党在城市站稳了脚跟,开展了工农运动,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但是,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杰出代表。

  大革命遭受挫折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当时占据中国共产党人的主流思想无疑是俄国十月革命模式,以城市为中心,以工人运动为重点,发动和组织工人举行武装暴动,先占领中心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正确的理论创新来自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来自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自于无私无畏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研究探索。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由于受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中心城市起义模式的影响,是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上的。当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促进了全国各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二,毛泽东等人虽然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为全党所认识和接受。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第三,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使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第四,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大革命失败后,先后举行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但共产国际及其中国的教条主义者,对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失败和牺牲了无数革命者的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不去认真分析研究总结吸取,仍顽固地继续坚持走坚持城市中心论。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压迫没有起码的民主,所以中国人民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从基本国情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的不平衡,城市和乡村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中国的中心城市不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控制全国的经济和政治,广大的乡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从革命的性质和革命的动力看,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来看: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长期占据中国的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3.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可能性(红色政权长期地存在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可能性。毛泽东依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实际,灵活机动地改变了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八七会议上决定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的战略方针,决定并实现了起义部队到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毛泽东领导下的井冈山革命之星火,逐步燎原,促进了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毛泽东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从理论上总结了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经验,毛泽东依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分析运用,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力量薄弱,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可首先在农村胜利。中国是帝国主义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地方受过大革命的影响,为建立红色政权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客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紧要的主观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他们占据了我党的领导机关,反对、压制、打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尝试的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甚至说,中国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只有他们执行的共产国际的十月革命道路才是马列主义的。直到遵义会议召开,教条主义错误才得以纠正。遵义会议是我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和解决党内重大事务问题的标志。

  历史实践证明,我党在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夺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接着又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列宁选集》4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梁柱主编:《内在的统一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晶牛毛泽东思想网声明:本网站属非盈利性学术网站,消息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和社会各界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人士的投稿,晶牛毛泽东思想网登载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关键字:  
收藏本文】 【推荐好友】 【打印本文

   相关文章:
·“长征”永在路上 “赶考”远末结束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毛泽东建党思想与新时代建党精神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想起了“四个伟大”
·传承毛泽东思想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毛泽东思想,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